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20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对口考试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一、高职院校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相结合的重要性研究

高职院校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是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首先,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都优化了我国在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多元化的招生考试制度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困境,分流一部分实践能力强但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合理配置入学资源、就业资源,还可缓解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为我国培养一部分热爱技能的人才;其次,完善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对口单招有效衔接了中高职教育,单独招生制度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沟通,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齐头并进的新面貌;最后,国家经济转型,既需要科学研究型的人才,也要有高等技术型人才做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培养高技术人才最为根本的办法[1]。

二、高职院校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

(一)在入学标准上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具有差异

对口单招是以选拔应届或者往届的中职生为主,让其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主要的生源就来自中专的院校、或者职业高级中学,毕业于中职院校的学生会比普通高中院校毕业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具有专业性,就是针对自己专业的技术进行研究,而高职院校在录取中职学生的时候以“文化课成绩+技能测试成绩”的总成绩从高分向低分进行录取,不单单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将专业技能的成绩放入了关键的环节,有的中职学生如果在专业技能中获得过相应的省级、国家级的奖项,还能具有免试资格[2]。

而参加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针对的都是高中毕业的普通高中生,在报名的条件和入学的条件中,各个省市也有不同之处。有的省市将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作为一个衡量能否进入高职院校的标准,而有的单独招生考试的高职院校,为了追求相应的公平额环节,也是将文化课成绩和技能测试的成绩列入到综合考核的项目中来,让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展现,同时也是将录取的标准向专业技能的方面倾斜,由高分向低分录取,在录取者的分数相同的时候,以专业技能测试成绩高者为准,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技术的一种表现,但是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高职院校也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文化水平也有一定的保证。

(二)在考核方式上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具有差异

对口招生在考试的题目上一般是省里进行统一的命题,在考核的内容上也是将文化课程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而对口招生相对于较难一些,因为是在中职中选拔一些较为优秀的人才进行“深造”,所以,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测试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学校还在对口单招方面设立了自己的条件,只有符合高职院校的条件才能进行志愿的填报,等待高职院校能择优录取[3]。

单独招生考试在考试的试题命题方面一般是自己进行,召集自己学校的教师或者专家组进行命题,针对自己院校的情况进行专业的命题,在文化课的考察方面一般只考察语文、数学、外语,在技能测试方面,则是针对学校的各个专业以及学生所想要选择的专业进行考核,针对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来说,没有接触过相应的技能方面的学习,在进行技能测试的时候就会略显生疏[4]。在单独招生考试中海油面试的环节在内,在通过面试对普通高中生进行一系列的判断,不仅从文化素质上能有一定的考量,还能更好的看看学生是否适合高职院校专业的学习,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单单笔试考量学生的方式,能用更加全面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普通的高中生。

(三)在招生的专业上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具有差异

招生的专业是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对口招生方面一般就是按照学生中职院校的专业进行对口的招生,而单独招生的形式在普通高中生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小结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口单招是指招收中职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中来,在提升学生的学历方面有更深的要求,同时,也是中职学生们进行深造的一个条件。单独招生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进入到高职院校中来,一些高中生在成绩上不太好,但是愿意学习技术,愿意更好的将自身打造成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种招生的制度叫做单独招生的制度,在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前提下,这两种招生模式是能促进高职院校生源的保证,也是制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一种方式[5]。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对口考试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制度的错位和实施战略定位的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制度浅析及场地改造方案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