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九年级物理复习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究
2020-12-07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崇雅中学,广东 惠州 516200)
对于广大九年级学生而言,中考是对初中三年所学知识的一场回顾和检阅。同时,它也是学生求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考成绩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方向。作为中考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占据着较大的分值比重。如何在有限的九年级学习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中考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摆在广大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一切的根本在于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在此背景下,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使其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从而发挥事半功倍之效。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构建者自我学习,自我构建的一个过程。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中考是对他们这三年来所学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考察。那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正确认识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构筑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首先,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经过前面阶段的学习,相信他们对物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理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夯实这些知识,并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加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邀请学生上台担任“小老师”,让学生主讲,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们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解析问题,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将“大课堂”变为“小讨论”。对于即将迎来中考的每一位学生而言,九年级物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极为宝贵。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能够讲授更多的知识内容,便将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学生鲜有发言的机会,师生间的互动也很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看似给学生讲授了很多知识,但实质上学生接收到的并且真正消化吸收的却很少。复习教学的效率并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真正学习到了多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给学生更多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将“大课堂”变为“小讨论”,通过小组内的头脑风暴,进一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与此同时,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学习效果自然更加显著。
二、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设定阶梯性目标
在同一个班级内,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由浅入深,分层次教学,从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在教学设计时,我通常会将内容分为基础部分、能力部分和拔高部分,其中基础部分是班级内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能力部分要求班级内大部分学生达到,拔高部分则侧重于那些物理基础较好,学习上有余力的学生。这样一来,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正所谓: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九年级物理复习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在其中会遇到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要有信心有决心解决它,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因此,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有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到了复习环节,之前学习过程中偷过的懒全部暴露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我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要求他们建立错题本,通过这种查漏补缺,集中攻关的方式,引导他们一点点的补牢和夯实自己的物理基础。有的学生基础不错,但偶尔几次的考试失利使他们失去了物理学习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况,我会主动找他们谈心,与他们一起分析这几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并教给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走出失利的阴影,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复习中。
三、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
作为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简洁且高效,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九年级物理复习阶段实质上就是带领学生回顾这三年中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将之前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图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物理复习中,引导学生由单个知识点出发,向外拓展延伸出相关的知识点,建立起一定的联系,然后再拓展再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灵感,衍生出更多的思考。这样就将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从而达到了“由点及线,由线至面”的效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点间的层次关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厚重的复习内容逐渐变薄,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对于每个即将迎来中考的学生而言,九年级的复习显得格外重要。在复习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通过设置阶梯性目标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进一步提高复习质量,从而使他们在中考中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