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吹奏小学和谐音乐,流淌“和谐音符”

2020-12-07邱必容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中心小学

黄河之声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育家庭家长

邱必容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挖掘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其过程更需要和谐的氛围①。那么,如何打造小学音乐和谐课堂,使音乐课流淌出和谐的音符呢?我觉得构建和谐的小学音乐课堂,必须抓住三个要素:课堂、家庭和社会。

一、把和谐带进音乐课堂中

音乐学科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先天优势。利用音乐课营造和谐教育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音乐的美是互通的美,和谐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而学校教育的共性因奠定了学生集约式教育形式,小学音乐这一学科就可以构建学生共同的和谐基础。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首先从课堂做起,把和谐带进音乐课堂中。

第一,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是比较活跃的,他们有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因此,和谐的音乐课堂就要给学生这个机会,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的落脚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中来。

第二,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来。师生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所以教师没必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感觉到难以接触。比如,在《唐老伯有个小农场》的表演中,学生提议让我来扮演小猪,我没有拒绝,而是和学生一起进入了角色,展开了表演。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感觉我是他们中的一份子,我跟他们是能玩到一起的,课堂气氛自然会十分活跃,十分和谐。

当然小学音乐教师的性质决定着带的班级多,课程较少,要想让学生仅仅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流淌出和谐的“音乐音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立足于家庭和社会层面。②因此延伸出来,我觉得打造好小学低段音乐和谐课堂,还要抓好家庭和社会这两大层面。

二、把和谐的音乐带入家庭中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小的元素,家庭和谐才能使每个家庭成员感受到爱与幸福,所以教师应该将和谐的音乐带入学生的家庭之中。

现代家庭中,家长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艺术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因为大多家长意识到艺术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正因为这地点,很多家长也开始重视音乐来,只是让人遗憾的是太过功利了,很多是逼迫着孩子去学习音乐,考各种等级证书。这样一来,和谐的因素就缺失了,平衡打破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会很被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家长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为家长讲述音乐真正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创造条件,设立一些音乐公开课,或者开展一些音乐讲座,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来,认识到音乐的真正意义,并就音乐的德育价值与美育价值展开普及教育,系统地为家长讲述自古而今音乐的教化意义,或者为家长发放一些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家长感悟到音乐的德育价值和美育价值,使家长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推荐一些著名的乐曲,邀请家长与学生一同欣赏。在家长与学生一同欣赏乐曲的时候,温馨、和谐的氛围便逐渐营造了起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润滑剂,是粘合剂,是将音乐与学生、家长粘合在一起的重要桥梁,为此,建议教师多创造一些机会,在课堂之外多进行家校沟通,使和谐音乐走进每个学生的家庭中。

要想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流淌出和谐的音符来,除了家庭外,社会的和谐配合也是很重要的了。

三、把和谐的音乐带入社会中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和谐社会似乎与音乐无关,其实也是一种误解啊。音乐的社会功能历来受到推崇,古人就有“乐从和”的看法,认为音乐的特征是“和”。孔夫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荀子曾经指出音乐具有人格熏陶功能与道德教化功能。由此可见,格调高雅、内容脱俗的音乐作品,将使听众在鉴赏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浸染,进而有益于其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通过音乐教育活动的践行,将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灵魂受到冲击与净化。同时,音乐教育能够使受教育对象养成真诚、质朴的人格,使其心灵在音乐格律之美的感染下变得纯粹。有鉴于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展开音乐美育教育,借助一些世界名曲的播放,如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使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热爱,进而养成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热情。

结 语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共同的特征,是社会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更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在音乐教育中,在和谐的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③。此外,和谐教育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贡献力量。为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把和谐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追求,注重师与生、教与学两者的紧密结合,注重于教学环境的和谐共建,注重音乐的共阶性和穿透功能,从而构建和谐的音乐教育,奏响融洽和谐的教育乐章。

注释:

① 姜梅.试论和谐教育融入音乐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5,(11).

② 刘晓青.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和谐教育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

③ 关涛.“美美与共”与“和而不同”——音乐在藏彝走廊盐源县民族学生中和谐共融的作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6.

猜你喜欢

美育家庭家长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恋练有词
美育教师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