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知并非真知之探讨

2020-12-07王玉平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真知定式纸币

王玉平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100)

纸币是价值符号,它自身有没有价值,不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我们熟知的知识是否为真知?本文从质疑一道高考试题谈起,分析教学中常出现把熟知当真知的现象,并介绍了将熟知上升为真知的一些做法。

2012 年高考新课标文综政治试题12 题引起了很多政治教师的质疑。

(课标卷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的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储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②没有什么问题,纠结点都在④上,在高三复习纸币这一考点时,政治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告诉学生:纸币是价值符号,自身没有价值(因相对于其表示的价值而言,纸币自身的价值太微小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同样也没有储藏手段职能,但是此题的选择对教师对此知识的教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难道是平常教错了?

我带着疑问翻看了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参考的相关内容,在第一课教学重难点解读4 的第(2)点中看到了对纸币的解读: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在现行货币制度即纸币本位制下,纸币的这些职能,是从它取代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开始,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熟知并非真知!多么熟悉的知识,教了几十遍,一直这样教的知识原来只是一知半解。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常有这类错把熟知当真知的现象。比如:经济里经常说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究竟分什么?谁分配?分给谁?怎么分?还有哲学教学经常挂在口头上的“本原”、“形而上学”等词汇,有谁真正探知其来龙去脉,认识的一清二楚。

熟知即十分了解,清楚地知道。真知即正确而深刻的认识。熟知和真知是认识的不同层次,熟知的未必是真知,熟知的可能是正确的,可能是错误的,既可以是感性认识,也可以是理性认识。而真知(或真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这也是我们认识要追求的境界。只有真知才会有效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实践。作为一位教师,长期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对教材内容要达到熟知不难。但熟知要上升为真知,并非易事。如何走出“熟知”的误区,真正变熟知为真知,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详知来龙去脉

要从熟知达到真知必须对一个熟悉的知识点问询来龙去脉。不但要知一,而且要知一的来龙去脉,进而从一知二知三。这需要我们从教学实践出发,具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对教材内容做全面思考,联系考察,充分占有资料,由此及彼。比如,在教授“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这一内容时,我翻看历史资料,发现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在工人阶级之前各个阶级都曾登上过历史舞台,但又以失败告终,被历史淘汰出局。这些阶级分别有农民阶级、开明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二、深究表象之本质

熟知并非真知,这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的一句名言。黑格尔在其《小逻辑》中说:“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了解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这就是说,人们对于熟悉的东西,往往习以为常,不加深究,因而容易停留在表面现象的了解,对它的本质并没有真正深切的认识。”

要达到真知必须立足于现实、全面考察,深刻思考,对占有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讲哲学,唯心主义被称为“不结果实的树”,自己首先要问为什么,探究、思考、整理。才能讲清。

三、打破思维定式

有句古话叫:“熟视无睹”。“熟视”之所以“无睹”,关键就在“熟”上,因熟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觉得事物从来如此,对它的了解已烂熟于胸,无须再作调查思考。殊不知事物总在发生变化,由于对变化了的情况不了解,对自己“熟知”的事情也就不熟了。

变熟知为真知,首先要不断了解新情况。其次还要打破思维定式,对于已有的、现成的、甚至权威的理论不能习惯性接受。像上面12 题这种情况就是思维惰性导致。不见得教师教学没看教参,但我们习惯性的筛掉了与我们长期以来的认识不相符合的认识,而且有那么权威的资料佐证,所以很少有人去一探究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变熟知为真知,就要学会“跳出来”。人们往往有注重第一印象和凭经验办事的心理弱点,所以在工作中很容易被表面现象和假象所迷惑。而如何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悟出真知,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跳出了常人思维的框框,用全新的思路去发现和研究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因此,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跳出习惯性的思维圈子,经常用好奇的眼光来审视眼前发生的一切,审视那些自以为耳熟能详的老问题,这样,就一定能从中悟出事物的真谛,使工作常做常新。

黑格尔告诉我们:熟知与真知是有区别,甚至可以说有着一段很大的距离。熟知只是看到了眼前事物的轮廓,而对其内涵却不加深思,因而并非是真知。不过,熟知对于无知来说,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况且,熟知是走向真知的必要前提和必经阶段,只有熟知才能进一步达到真知。但是,熟知毕竟不是真知,二者之间还隔着一段望之无形却实际存在的距离。这距离,对好学不倦,勇于追求的人来说,是阶梯和桥梁;对故步自封,满足于熟知的人来说,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好奇,好学,好思,跨过熟知这道门槛,使自己具有真知灼见和真才实学,才能从经验型成长为专业型,这是每个教师追求的境界。

猜你喜欢

真知定式纸币
实验出真知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消失的纸币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汉语里定式句和非定式句划分
猜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