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2020-12-07孙艳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成员教学内容情境

孙艳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一小学,河北 保定 074200)

一、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适时的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要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有利的合作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只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由教师讲解说明,而相对复杂综合的教学内容才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老师要精心设计和挑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适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的比较典型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的疑难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不宜过多或过长,以防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

二、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再加上我们学校农民工子女较多,他们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又成天忙于做生意,无心也无力管孩子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孩子的学习习惯较差,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 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三、巧设情境,建和谐合作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在讲《圆的认识》的时候,不是直接叫同学找到圆心、半径和直径,可以巧设情境——我们市民公园圆形的花圃,每天需要给它浇水,同学们想想,喷头应该装在哪呢?水最远要喷到哪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是方法

(一)教师对小组的认可不能单纯凭一份材料,还应该考虑附加分或参考分,即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同学对本组提交的成果做出说明或解释,我们还可以把集体提交的方式改为随机抽取的方式,也就是每一个组员都形成成果,用计算小组积分的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游戏竞赛。在小组合作之后,用具有竞争性的材料组织学生的学习竞赛活动,借以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一轮游戏结束后,借助答案单检查正确答案,并记载得失分情况。然后由数字居中的学生开始第二轮,依次类推。游戏结束后累积原合作小组学生在不同竞赛方阵中的积分,依此形成小组积分。

(三)随机提问小组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由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一个成员都全身心投入。

(四)个别测试。小组成员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但检查学习质量时,应让每一个成员独立操作,并综合每个成员的成绩来评定小组成绩。

(五)小组自评。为保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具体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为以后各小组活动提供指导,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鼓励小组成员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研究制定本组下一步的合作计划。

总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到的合作技能,不但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现代社会从事任何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

猜你喜欢

成员教学内容情境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