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消除幼儿入园紧张情绪的方法

2020-12-07张亚坤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入园幼儿教师

张亚坤

(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教师发展中心,河北 雄安新区 071800)

当下大部分年轻家长都会选择在孩子两周岁或是三周岁的时候将他们送到幼儿园,这样既能解放父母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又能帮助孩子接触更多的同龄人,使他们尽早适应集体生活。但是,幼儿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对于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非常排斥的。他们不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活动、学习,更希望由爸爸妈妈或是其他家人陪伴他们度过每一天。对于这部分幼儿来说,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在这一过渡期间,他们会用种种行为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上幼儿入园的抗拒心理,常见的抗拒行为主要包括哭闹、不吃不喝、不参与活动、向家长告小朋友或是老师的状等等。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要正视孩子们的种种表现,用理智、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消除初入幼儿园时的紧张与不安,尽量缩短幼儿对集体生活排斥的时间。

一、幼儿不爱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种种表现

作为多年来一直在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笔者见过太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又哭又闹就是不进门,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或是柔声细语的安慰,或是用礼物诱惑,或是暴跳如雷的训斥。总结这些年来幼儿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排斥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一)哭闹型

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不爱上幼儿园是幼儿们最常用的方式。他们或是嚎啕大哭或是低声抽泣,就是希望能用眼泪软化爸爸妈妈的心肠,不要把他们送进幼儿园。有的父母心肠一软,孩子的小把戏就得逞了。即使有些父母能够看穿孩子的心理,硬着心肠把他们拖进幼儿园,这些孩子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有的时候,他们的哭闹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绪,导致更多的孩子也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跟着着他们一起哭闹,给保教工作带来更大的苦难。

(二)拒绝型

有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并不哭闹,他们表面上看着非常平静,似乎并不排斥幼儿园。他们乖乖的入园,静静地坐在那里。如果这时候幼儿教师就庆幸自己接手了一群听话的老实的娃娃的话,那真是为时尚早。因为这些孩子虽然不哭不闹,但他们会采用更加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不参加教师组织的各种游戏、活动,不和教师以及其他小朋友说话,不吃幼儿园准备的零食、水果,甚至是不在幼儿园吃饭、喝水。对这些孩子进行安抚时,幼儿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三)告状型

这一类型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是比较活泼的,他们并不像上述两种类型的孩子表现得那么激烈,他们在幼儿园和教师、小朋友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他们能够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当中,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起居、进餐、学习------然而,当他们回到自己家里以后,他们会编排一些有关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的“故事”,向父母告老师和小朋友的状,已期达到他们不去幼儿园的目的。

二、家园合作共同努力消除幼儿入园的紧张情绪

(一)幼儿产生入园紧张情绪的原因

消除幼儿入园的紧张情绪,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是需要孩子的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想办法的。只有家园之间形成合力,孩子顺畅入园才能成为现实。首先,家长和教师要弄清楚孩子之所以不爱上幼儿园的因素有哪些。笔者通过研读相关方面的资料以及对本园幼儿进行分组实验分析,发现引起幼儿入学紧张情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变化给幼儿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他们一直是在以自己家庭为中心的小区、游乐场、公共休闲区等场所活动,然而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所处的活动场所远离了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这种生活环境改变首先给幼儿造成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其次,入园之前幼儿一直被父母及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是一旦入园,他们不仅要遵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开始有规律的生活,还要自己完成吃饭、如厕、穿衣、穿鞋等任务,这些又让幼儿产生“上幼儿园太辛苦了”的畏难心理。再有,就是幼儿身边的人发生了变化,每天陪在他身边的不再是爸爸妈妈和其他家人,而是陌生的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这也让幼儿找不到以前那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2.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让幼儿在心理上拒绝入园

很多幼儿家长尤其是幼儿祖父母们,他们总是把孩子过度的保护起来,什么事也不让幼儿动手,他们认为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自然会有老师教他们做做这些事,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恰恰成了影响幼儿入园的重要因素。再有,有的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总是用“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去,我们都不要你了”这样的话来刺激幼儿,使得孩子早早地就认为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被送到那里就是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

(二)消除幼儿入园紧张情绪的方法

1.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消除幼儿入园前的紧张情绪。

幼儿适龄进入幼儿园对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家长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更不能孩子一哭闹就不上幼儿园。当然,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的家人们要早一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比如起床穿衣、系鞋带、自己吃饭、喝水、自己如厕等。家长还应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引导他们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尤其是当孩子两周半以后,家长要有意识的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让孩子过度的缠腻依赖。例如家长可以故意把孩子留在亲戚朋友家做客,让他们适应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日子。当孩子的基本的自理、自立意识被培养起来以后,他们进入幼儿园生活就会顺畅许多。

2.幼儿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消除幼儿入园后的紧张情绪。

自国家大力提倡学前三年教育以来,国家对幼儿园的资金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现在不管是各大城市的幼儿园还是农村的幼儿园,基本硬件设施都已经到位。尤其是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培养和发展方面呢,国家也是非常重视的。作为基层幼儿教师,我们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大型室外玩具、室内的区域角游戏、现代化的媒介等手段,尽量将幼儿入园后的紧张情绪消除。

总之,为了缩短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排斥时间,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合力,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紧张、焦虑的心态。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入园幼儿教师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爱就要在一起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