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社会背景下的青瓷莲花尊
2020-12-07林涵
林涵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0)
一、佛教流入中国
佛教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教的出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立足唯物主义的思想,任何宗教、思想的来源,都与当时巨大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要考证佛教出现的历史原因可以说非常的困难,由于印度这一国度,并不注重历史,对很多关于佛教兴起的记载并无查证,只能通过中国相对完整古籍进行了解。据已有资料记载,佛教正式流入中国的时间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宗教美术的记载来源于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32-92),书中提到“武帝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郊祀志》)”,但“佛学”这一概念,在艺术著作中被提及的最早记载来源于南朝陈·姚最的《续画品序》,这一书提到“释迦摩尼,吉底俱,摩罗菩提,右此数手,并外国比丘,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光宅威公,雅耽好此法,下笔之妙,颇为京洛所知闻。”可见,当时佛学的兴起,在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波及范围之广,而且迅速入乡随俗,融入当时的艺术创作。
二、佛学的兴起对当时陶瓷艺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元素与陶瓷的结合,总体上来说,是一种陶瓷设计的行为,人们通过刻画纹饰与器型浮雕装饰的手法对陶瓷进行设计,当然在北方白瓷兴起后,人们也将佛学元素巧妙的运用到了白瓷之上。这些陶瓷器型的设计,在陶瓷类别,装饰手法上各有不同,例如外形轮廓、主要部件的位置,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来对整体的器型进行把握,使得陶瓷与莲花原型的形态及其内在的神韵等加以充分体现。在对某些日用瓷的设计上,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强烈生活美感。陶瓷形体上的线条,起伏转合的曲面,以及局部形态的特征,例如莲花尊上的荷花瓣等。这些设计都极其明确地引发观者的遐想和回味。佛学元素在陶瓷上的应用之广,涉及的陶瓷器型较多,例如谷仓、尊、把壶、痰盂、笔洗、碗、盘等。可见当时佛学元素对陶瓷的影响之大,种类之多。
二、雕塑技术的进步
南北朝时期雕塑家层出不穷,佛家雕塑更是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另外,在帝王和贵族的陵墓建筑中,雕塑艺术也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供帝王及上层人士的陪葬用的陶俑、日用器皿等雕塑品,均反映出了雕塑艺术的地位以及新的局面。雕塑艺术地位的提升,放映了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统治阶级的艺术文化认同。以此看来,以雕塑形式出现的陶瓷器皿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也不新鲜。莲花尊作为以雕塑形式出现的日用瓷也受益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成就。
三、莲花尊的出现
莲花尊,顾名思义因瓷尊上带有莲花瓣的装饰而得名。莲花尊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特殊的造型,和神秘之感,是佛学题材最早在陶瓷上运用,也是南北朝时期典型的代表器物,具有相当大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在考古界,学者们对尊的定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而且对尊的器型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繁盛的时代,尊通常被作为酒器使用,但莲花尊造型硕大,纹饰精美,最主要是莲花尊并没有提梁或者把手,而且周边的莲花状装饰凸起复杂,不易人手端拿,所以并不能把莲花尊作为简单的酒器来看待。同样有些学者认为,莲花尊是以佛教为题材创作的器物,而佛教中把酒作为禁物,所以莲花尊作为酒器功能存在的可能性极小。对于莲花的使用功能,笔者认为可能是祭祀用具或者为魂器。在三国西晋时期,称其“魂瓶”或“神亭”,这种器型由东汉的五联罐发展而来。虽然仓谷罐或魂器瓶到南北朝时期不多见,但是从汉代以来兴起的厚葬之风一直没有消减,贵族们任然喜欢厚葬这一形式,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上多见莲花图案,恰恰莲花尊亦多出自墓中。因此,可以推断,莲花尊很可能是取代谷仓罐出现的一种新的,带有宗教意义的“魂器”或随葬品,它不仅可安放灵魂,而且可以融入佛学中来世到达极乐净土的夙愿,超度死者的亡魂,免于轮回之苦。
四、鸡首壶与莲花尊的结合
青釉覆莲鸡首壶可以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有佛家装饰的壶中极具特色的一种。这只鸡首壶在装饰方面就运用了莲花瓣作为装饰,莲花是佛家的典型代表器物,这正符合当时南朝的时代背景,佛教盛行,人们便将佛家元素运用了鸡首壶之上。南北朝开始佛教的发展在中国已经十分盛行,对们的思想上的影响也较为深刻。《中国设计艺术史》中谈及:“佛教通过与生活日常的造物的结合来宣传教义,构成了中国造物艺术的新内容。”南朝鸡首壶上的莲花纹饰正是其中最好的代表典范之一。鸡首壶和佛学元素的结合,可以说使这件器型成为当时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