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发展分析

2020-12-07赖宏慧王瑞芹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赣州智慧信息

赖宏慧 王瑞芹

(1.赣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农业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条件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条件,智慧城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必须要有相应的基础条件,支持智慧城市建设。

(一)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赣州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现代化通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面广泛,2018 年已经实现90%以上的覆盖率,固定宽带用户超200 万,移动互联网用户超800 万,基本实现4G 全覆盖,5G 试点31 个。三大通信运营商大力建设IDC 机房,可提供对应的云服务。

(4)分类目标物体:根据全连接层获得的卷积特征进行分类,判断目标物体是否为人脸,若目标物体为人脸则C=1,否者C=0。使用的分类函数为softmax中的交叉熵损失函数。

(二)信息资源共享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其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其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在标准化、统一的数据资源标准之下,实现信息共享,随着一化三通、集约化建设深度推进,信息资源数据标准建立,大数据更新、交换、共享平台建立,基本可以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市县之间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基础数据量,尤其是政务大数据平台上数据资源目录高达2483项,汇聚上亿级别的数据量,信息资源共享已经见到成效,可谓赣州通、信用平台、经济核查等平台提供数据支持。

痛定思痛,我们对公司业务做出重大调整,收缩重心,裁掉非核心向的员工。犹记得当时我对那些被辞退的员工首先说的是抱歉。

(三)区位条件政策

赣州位于中央老苏区,老苏区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中是振兴的重点,政策红利正在显现,同时赣州位于珠三角、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几个重要区域的几何中心,是大湾区产业对接的桥头堡,也是东南沿海向中部内陆延伸过渡的核心区域,优越的条件为其建设发展智慧城市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发展分析

(一)顶层设计,整体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必须要突出整体规划,强调顶层设计。智慧城市是一个只有起点的工程,没有终点,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有条不紊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赣州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总体上围绕建成一个运行中心、城市治理、社会民生、产业经济、资源环境四大智慧应用、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一套公共信息化基础设施,即智慧城市1411 体系。在赣州蓉江新区开启智慧城市建设,采取模式为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以EPC 作为合作模式,通过对政务服务资源等多个体系信息的整合,通过物联网、空间地理等新技术,运用于城市治理,对管网、交通、警务、城管等进行实时管理,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按照赣州的经验,必须要站在全市全局以及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一布局,重点围绕1411 体系,实现全市统筹规划网络,共性支撑平台,信息资源库等支撑体系。同时应当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通过建设数据平台倒逼数据共享,打通各部门之间的共享通道,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城市感知数据、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全面汇聚。进一步需要需求牵引,以注重市民体验为先,将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点以及落脚点定义为群众满意度,促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

(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多数城市河流都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甚至以城市标志的地位存在,而一旦发生污染,会直接影响城市形象。为此,必须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河水污染情况进行处理,促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而在处理技术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城市河流污染实际情况。多元化处理就是综合多种治理技术对城市河流水体进行处理,包括水体净化功能恢复技术、人工生物处理技术等,但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

智慧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标准应当统一。要求必须要处理好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之间的关系,坚持法律法规完善和技术标准统一先行,这是保证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的必要制度保障。因此需要结合本地实际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围绕顶层设计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持续建设,发挥政府、企业与行业的效用,推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

(三)总体框架,重点工程

围绕数据驱动、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建设思路,基于数据强市、云上赣州的建设目标,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充分梳理国家、省、市、区县之间的关系,高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IOT、云计算等,构建信息一体化体系,打造广泛接入各单位、区县的业务系统,向省级、国家级平台提供接入接口,以未来5~10 年的信息化建设为目标,赋能经济发展。打造一个中心、一个基础、N 个智慧应用,一个基础为城市基础设施,重点是要打造涵盖全市的全面感知网络,电子政务网络、计算存储资源集约化管理系统,为智慧城市提供感知能力、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共享能力。一个中心,围绕大数据技术,打造数据资源中心,用以支撑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通过数据的汇集,整合、提质、发布以及管理,构建多项数据资源库,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撑。N 个智慧应用,突出围绕智慧产业、智慧政务、智慧民生等领域,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商务等业务系统。

基于高速网络、全面感知网络、数据中心、运行管理中心等重点工程,有的放矢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高速网络力求完善无线网络覆盖,推进5G 部署,政务外网改造提质,尤其是要大力推动5G 网络应用。基于物联网实现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打造统一物联网平台,实现各行业应用物联网设备的上网,对城市进行动态监控。围绕大数据技术,构建全市统一的高效可靠、安全的城市大数据中心,通过与腾讯、阿里、百度、运营商等企业的合作,打造大数据中心,通过构建相关保障机制,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围绕大数据中心,构建大数据运营、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应急协调指挥等功能为一体的运营管理中心,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高度融合共享,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地区都在探究研究智慧城市建设,以打造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赣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在赣州蓉江新区的智慧城市试点中所形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猜你喜欢

赣州智慧信息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