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杜威实用主义知识论

2020-12-07覃静华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杜威哲学

覃静华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70000)

一、杜威哲学的基本倾向

杜威哲学的理论来源相当广泛,但他主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杜威继承了莱特、皮尔士,特别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思想。实用主义哲学是杜威思想的核心,杜威的知识观就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

(一)杜威把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关注当作哲学的根本意义所在

杜威一生在哲学上所关注的,不是去建构庞大的体系,而是满腔热情地从哲学上去探究人在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各个领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杜威的全部论著中,关于政治、社会、道德、科学技术和宗教等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的论述占了绝大部分。他哲学的精粹和生命力,大多数是在这些论述中表现出来的。

(二)杜威的哲学改造适应和引领了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转向的潮流

杜威曾像康德那样,把他在哲学上的改造称为“哥白尼革命”。但他认为康德对人的理智的能动性强调过分,以致使得它脱离了作为其存在背景的自然。而在他看来,人只有在其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才有能动作用,甚至才能存在。哲学上真正的哥白尼革命,正在于肯定这种交互作用。如果说康德的中心是心灵,那么杜威的新的中心是自然进程中所发生的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正如地球或太阳并不是绝对的中心一样,自我或世界、心灵或自然都不是这样的中心。一切中心都存在于交互作用之中,都只具有相对意义。可见,杜威所谓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就是以他所主张的心物、主客、经验自然等的交互作用、或者说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来既取代客体中心论,也取代主体中心论。他也是在这种意义上,既反对主体的能动性的旧的唯物主义,也反对忽视自然作为存在的根据的作用的旧的唯心主义。

(三)杜威哲学改造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我们知道,马克思正是通过把实践当作哲学的根本意义而加以强调而得以超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建立了唯物辩证法大体系。杜威在这些方面与马克思也许相距甚远,但是他毕竟也是用实践来解释经验而使得他的经验自然主义超越了纯粹自然主义与思辨唯心主义的界限,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超越近代哲学范围的思想。杜威哲学改造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存在某些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批判和超越了以抽象、思辨、脱离实际等为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都强调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关注在哲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都肯定任何观念和理论的真理性的标准是它们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都认为社会历史同样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应当不断地进行改造,使之越来越符合满足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都认为每一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取得共同幸福的社会思想,等等。

二、杜威哲学中关于实用主义的范畴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美国哲学和美国精神,它不仅是美国工业化、现代化的产物,而且还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提条件。实用主义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对笛卡儿的思维理性主义、休谟的经验怀疑主义和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进行了批判,并且正是在这种批判中才产生了它的基本理论。因此,实用主义作为具有学术形态的现代美国哲学,它与世俗的、非科学形态的美国大众实用主义和狭隘、自私的美国实利主义是根本不同的。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对现实生活与实践的强调,对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转向的潮流的适应和引领,特别是它在一些重要方面与马克思哲学的相通,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发展的需要。杜威的实用主义主要不是一种实验的、证实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价值观,公正、个体自由和公开性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价值。他把其真理标准建立在效用原则基础上,指出真理之为真理,主要是看它是否对大家或公众而言有效用,以及看它是否能指导我们对付未来的环境。

三、回归现实,我们为什么学哲学?

如果对一切行为单纯考虑“为什么”的问题,这内容本身就功利性的,但是知识本身又是超功利性的存在,那么我们就要对“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做出一个哲学的解释了。“什么是知识?个体如何获得知识?”的问题是哲学家和教育家都关心的基本问题。

在西方哲学史上,出现了理性主义的知识观与经验主义的知识观长期对峙的局面。持理性主义知识观的早期代表有柏拉图和笛卡尔,除去柏拉图的神秘主义迷雾,可以看出他的主张:知识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共相和本质的认识,与外界无关,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笛卡尔同样认定存在着天赋观念,怀疑感性经验的可靠性,在他看来,由感官获得的知识是混乱的,只有由思想获得的知识才是清晰可靠的。之后的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及康德等也都强调知识构成中的逻辑成分和知识形成中的理性作用。与之相对的经验主义知识概念反对任何先验的观点和范畴,主张人类的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是对外部世界的忠实反映,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可靠途径。杜威在其《确定性的寻求》一书中就明确地提出这样的观点:由于我们缺乏知识,或不能完全保证,我们才有信仰。所以确定性的寻求总是要努力超越这种信仰。这就是说,确定知识的标准既不是主观的理性形式,也不是客观的感觉经验,而是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行为结果。

杜威实用主义认为,真理和知识的含义是用实际的结果来加以表明并得到检验的,它同自然科学一样是试验性的和经验性的,但它的原则和方法却适用于社会科学、伦理学和价值论。对此杜威作了更为明确地阐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更加关注人的行动,把人的行动作为研究对象,把为一定的实际利益而行动的人作为世界和社会的主体,把行动作为主体的基本属性。因而不仅知识的价值完全在于引起有益的行动结果,而且获得知识必须通过人的行动,所以,“求知即行动”(To know is to do)。这与传统哲学在知识问题上单纯强调静观、思辨,只承认感觉或思维能力是主体的属性的观点截然不同。布尔斯廷曾说:“在美国的种种发明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关于知识的概念。”他指的就是“美国式”的实用主义的知识观。

实用主义知识观带来的转向主要表现在:知识不再被看作是永恒不变的和普遍使用的,不再具有绝对性,而是不断被改造、不断变化的,具有相对性、情境性和暂时性。知识的对象和认识的主体不再分离,而是统一于人的行动或经验,具有鲜明的能动性和实践性。从其目的性指向来看,知识不再是价值中立或纯粹理性的结果,实用主义是致力于改善社会现状的哲学,如杜威认为,知识、智慧、思想和观念都是工具,是被用来有目的地改善个体和社会生活、促进进步的工具。这种转向开启了20 世纪人类在知识观念上的一系列变化,使人们对“什么是知识”的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并且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也为我们思考“为什么学哲学”提供了作为实用主义的参考。

注释:

[1][美]约翰·杜威.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四卷[M].王新生,刘平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美]约翰·杜威.经验与自然[M].傅统先 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约翰·杜威.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九卷[M].俞吾金,孔慧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宋斌,闫星宇.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现实审视[J].求索,2013(06):92-95.

[5][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美]约翰·杜威.确定性的寻求[M].傅统先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杜威哲学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现实与虚拟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We Know Someone
让我们摇起橹来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以《折狱龟鉴》为视角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