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形态研究

2020-12-07宋晓乐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含义文学作品隐喻

宋晓乐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手段,在文章中使用隐喻是为了让作品的潜台词能够展现出来。而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存在目的、意义不仅仅是局限于词汇方面,其覆盖了很多表层的含义。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存在的形态,能发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位置以及意义。隐喻可以应用在标题、主题等不同的层面,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表达出作者的实际想法,让更多的人能够切身实地地了解到作者自身的想法,以及其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一、俄罗斯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目的

在俄罗斯作品中标题使用隐喻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这一种修辞手法,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两个相似事物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将一个事物转移到另外一个事物的比喻方式,促使人们通过标题来了解到本篇文章主要写的内容是什么,或者是这一篇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是什么。比如说,在契科夫的短篇小说标题中就有《Хамелеон》,该小说标题Хамелеон 在Большойтолковыйсловарь 中主要的解释是变色龙,其所想要表达的是见风使舵的人。在通读文学作品后,发现作者运用Хамелеон进行转移的表达,既能够让读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体会到隐喻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同时也能够以一种更加轻快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文章所想要表达的含义。再比如俄罗斯文学作品《Песняобуревестнике》中,作者同样是运用了隐喻的方式。将海燕比喻成为:为了让所有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解放劳动人民而牺牲自我与旧制度顽强抵抗的英勇的革命者。文学作品《Огоньки》阅读之后能够了解到,在Огоньки 日常生活中幸福快乐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文学作品中运用隐喻这一种象征手法,既能够让标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同时也能够让作品的形象更加深刻,让人们了解到文学作品最终所想要表达的内涵、表达出的情绪内容。

二、俄罗斯文学作品中题目的隐喻

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有非常多的标题都选择了隐喻的形式,它跟明显的比喻不同,隐喻中标题隐藏的比喻主体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人们发现,但是这也符合标题本身的紧凑性。从整体的事物表现手法进行分析,隐喻也是俄罗斯文学值得中国文学不断学习的一种内容,其标题的表述更加的生动且形象。比如说《Зрячийпосох》《Взбаламученноеморе》《Котлован》《Новь》,这个其实都是采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如此,在俄罗斯文学中也多次运用隐喻来表现出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虽然很多时候读者都是通过读完整篇文学后,才能够了解到隐喻这种修辞手法及所想要传递出的象征含义以及内涵。隐喻的产生不仅仅是依赖于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和优势,同时也依赖于人们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隐喻的出现是社会的生产力,或者是社会不断向前走而产生的内容。隐喻可以做一个选择,也可以是一个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其分析了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了社会前进的目标。隐喻有时候也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比如英国的文艺理论家就认为,之所以会选择隐喻,是由于在当时这种方法能进行情感的表达,为此才使用隐喻。而俄罗斯文学中出现隐喻的原因也与此相关。在俄罗斯文学中有一些作者想要畅所欲言,但是却不被允许,就会选择隐喻的方式,这是俄罗斯文章中使用大量隐喻的原因之一。再比如,隐喻也是一种创建文本的必要手段,隐喻所产生的具体现象已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会选择隐喻。

三、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内容的隐喻

在语言学家研究文本内容时发现,使用隐喻这种方式无论是在标题、题词、开端和结尾的位置中,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文本本身所想要表达的最重要内容。在这些不同的位置上使用隐喻手段既可以凸显隐喻本身的含义,也能够凸显隐喻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性特点,促使隐喻这一方式传达出其独有的功能性。比如说作家索尔仁尼琴在自己的回忆录《牛犊顶橡树》中曾经这样说到一个恰到好处的书名,不仅仅是一个短篇小说的名字,更不是一个偶然寻来的,书是心灵中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本质,它是与生俱来的。改变书名甚至可以说是伤害一部作品。为此,任何一个作品的标题其实都不是空穴来风,所暗含的含义需要在阅读整篇文章中才能够体会。书名对于作品而言是一个名片,在书名中运用隐喻的模式,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整本书时有着一个大致的理解,带着想要阅读的心思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在文本中有着独特含义的隐喻内容

很多文学作品的内容中也会运用大量的隐喻模式这种方法,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文本中的隐喻形象与主题的隐喻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在契科夫的小说中《困》就曾经多次的出现绿色的斑点和影子。这一细节描写很多,读者在阅读时都能够发现这一问题,并且预感出绿色的斑点和影子所带来的含义是不详的,其象征着小女主人公瓦丽卡日益膨胀的疲倦与愤懑,同时也象征着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来临。在文章的最后阶段,女主人公瓦丽卡笑着用手指着那些绿色的斑点悄悄地走进摇车,扑向孩子,她掐死了孩子。这直接表明了当时女主人公的报复心理也在随着绿色的斑点和影子频频出现而逐步走向成熟。绿色的斑点和影子就是小说的主题隐喻,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瓦丽卡本身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绿色的斑点和影子不仅仅暗示着的瓦利卡所经受的非人的痛苦,同时通过阴森朦胧的感觉,让人们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结局本身是不言而喻的,结局本身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不仅在小说中不仅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作为比喻,也有一些小说是选择运用民间的神话、民间故事等方式作为主题隐喻,比如说在艾特玛托夫《一日长于百年》这一本书中曼库特人就是一个主题隐喻。曼库特人本身是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柔然人在入侵萨雷奥捷卡草原之后,就会对所有的年轻俘虏施加酷刑,把他们的头发剃精光,并且将骆驼最沉重、最坚实的颈部皮肤剥下来,趁骆驼的皮肤还在冒热气的时候,将其放在俘虏的头上,这种酷刑带给人们的感觉令人恐惧,这些俘虏因此丧失记忆或者失去生命,最后变成一个曼库特人,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的过去。在小说中,就是用这样一个隐喻来让人来展现,人类已经遭受到了破坏,或者说人类永远无法服从一个不合理的秩序,忘记了人类祖先所带来的优良传统,这就是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运用隐喻形态的一部分。

(二)藏在文本中需要结合上下文的隐喻

还有一些隐喻的内容是隐藏在文本中的,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够了解隐喻的含义是什么,如果脱离文本的语境,则很难猜出隐喻的真正目的以及内容是什么,无法脱离文本内容,受到了前后文本的严格控制,通过分析了解上下文才能够发现其隐喻的真正含义。从叙述的层面进行分析,这种隐喻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隐喻存在形式,它以不落痕迹的方法存在在不同时期的俄罗斯小说中。比如说在格林的《红枫》中就有这样的隐喻内容。主人公格朗格在出海时,其妻子向有钱人借钱未果而撒手人寰,为此朗格放弃出海,始终靠着手工制品与孩子相依为命。而当朗格看见了被风浪卷走的曼涅尔时,却没有救他,心中的感受是非常愧疚的,在这个时候,女儿问他在做什么时,他说做了一个黑色的玩具,黑色的玩具是一语双关,不仅仅暗示着他确实做了一个玩具是黑色的,同时也暗示着它自身的行为不够光彩。但是,仅仅从字面的角度进行分析,读者并不会将其仅仅理解为一黑色的玩具,而是能够感受到叙述层面的另外一层隐喻。再比如英贝尔的《歼敌机》中,也有不能够脱离上下文的隐喻,在其中所涉及到的生物学家所说的话,这也是一种隐喻,再结合上下文后能够了解到这种隐喻想要表达的是眼睛失明固然是让人们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当自己看作是视力一般存在的小男孩死去的时候,这对于老教授而言是第二次失明,心灵上的失明才是更为痛苦的事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隐喻这种表达方式,其在一定的认知和语言水平支持之下,或者说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诱导之下才会选择。在小说创作者利用隐喻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其选择了不同的隐喻手段,创造了不同的隐喻对象。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增强创作的感染力,推动作品的深度,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深切的感受到这些内容所带来的情感含义、思想表达等一系列内容。

猜你喜欢

含义文学作品隐喻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