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学简述

2020-12-07李想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主义原则文学

李想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生态文学的界定

生态文学兴起于近几十年,而生态文学的研究则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开始。然而目前学术界尚有很多学者对于“生态文学”和“环境文学”的含义仍处于混淆状态。究竟是“生态的”,还是“环境的”,需要从“生态主义”和“环境主义”这两个概念谈起。

环境主义主要来自“弱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其核心思想是在意识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并已经危及到人类本身之后,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保护环境,坚持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主义则来自卢梭、达尔文等人的生态思想,其核心是生态整体主义,把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主张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是是否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于平和发展。

环境主义为了维护人类的利益而保护环境,生态主义则是为了维护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利益而保护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两者的根本出发点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生态文学主要探讨和揭示自然与人的关系,侧重发掘造成人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物质和精神取向、社会发展模式等社会根源。

因此,生态文学应该是生态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揭示生态危机及其社会根源,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

二、生态文学的特征

下面以刘青汉等人的主要观点为基础,对生态文学的几个主要特征进行简单分析:

(一)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非出于保护人类利益而进行的文学创作。日趋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生态危机让生态文学家意识到,如果要真正消除生态危机,必须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前提,这也有利于保障人类的长远利益。生态整体主义认为,必须从道德上关心整个生态系统及所有存在物。人类不仅要尊重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更要尊重共同体本身。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必须用新的价值观审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是生态文学的最基本特征,也是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是生态文学的根本标准。

(二)生态文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突出特点是否定人类中心主义,弘扬生态责任。生态文学特别重视人对自然的责任,认为人类必须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万物的大系统之中,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起责任。在人类面对严重生态危机威胁的今天,生态文学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主要伦理取向,表现自然界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对人的影响;考察人类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地位,以及人类与其它生物和非生物的关系;强调人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呼吁人类要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而牺牲自身利益。

(三)生态文学揭示和探究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弘扬忧患意识。这是生态文学突出的精神特质,使其具有显著的文化批判的特点。美国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家爱德华・艾比指出:“生态文学家要想梭罗那样超越简单的自然文学范畴,而成为社会的、国家的以及我们现代工业文化评论者的作家”。生态文学作家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有着深入细致的观察。几乎每一步生态文学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造成生态灾难的社会根源。

(四)生态文学表达人类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预测地球与人类未来。生态文学认为,自然是人类的哺育着,也是人类的良朋益友,人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依靠于大自然。生态文学家知道如今的生态系统已经不可能返回原始时代,但他们仍不断探究在当今的发展阶段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生活最大限度的简单化和精神生活最大限度的丰富化,是许多生态作家都描写过的理想的生存方式,这时回归自然的必要前提。

(五)生态文学是进行并表现独特的生态审美的文学。其主要审美原则是自然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交融性原则。从审美目的来看,生态审美的第一原则是自然性原则。生态文学作家的审美应当是一种感知过程,旨在表现自然本身的美。生态文学作家不仅要把自然抽象化、意识形态化从生态审美中派出,而且还要把自然工具话的审美排除掉。生态审美是以自然审美为目的的,生态文学家怀着热爱之情陶醉于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从审美视阈上看,生态审美的第二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生态的审美不仅仅关照单个审美对象,还要将它放到自然系统中考察它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有利于生态系统和谐稳定的才是美的,干扰破坏了生态整体和谐稳定的就是丑的。从审美方法看,生态审美的第三原则是交融性原则。这是建立在生态主义的联系观智商的。要做到与自然交融,并在交融中深刻感受自然的美,首先要忘掉自我。只有忘我地、无目的地感受自然,人们才能感悟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奇特的自然美。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不仅是生态审美的极乐境界,也是生态文学的终极理想。

三、生态文学成因

(一)内部原因。生态文学的出现,是文学表现日趋全面、平衡这一文学健康发展之内在动力作用的结果。一个完整平衡的文学表现领域应包括人本身、人类社会、自然等三大部分。然而,纵观人类文学的发展,其对自然领域的关注和描写严重不足,这就造成文学系统的失衡。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会对此作出调整。这种自我调整保证了文学整体和宏观上的全面与平衡。生态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当代文学自身规律矫正文学发展的产物。生态文学将此前的文学作品从关注人类社会延伸到关注自然界,从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延伸到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关注社会正义延伸到关注生态正义,从关注人类社会普遍价值延伸到关注生态整体价值,从对导致社会问题和社会灾难的文化批判延伸到对导致神态危机和生态灾难的文化批判。也就是说,生态文学把研究内容从人类本身扩展至自然界,从人类社会转向整个生态系统,从关心人类社会转为分析生态危机及生态灾难的社会原因。

(二)外部原因。这是生态文学产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生态危机和生态灾难。人类进入20 世纪后,遭遇了大量灾难性问题:战争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前者以大规模的暴风骤雨的方式毁灭人类及其创作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财富,后者以渐进的缓慢的隐性的方式侵蚀着我们的生存条件。当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和气候危机。正是人类过分地实用化学燃料,过多地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正在加速,并且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危害。生态危机警醒世人,“人与自然”是21 世纪全世界文学的重大主题。生态文学家认为,人类的文学要为生态危机负责。文学应当是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地球生活的一种创造行为,应当有助于地球和人类的幸存。文学是一种反生态的文学本身就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文化原因之一。

四、生态文学的价值

生态文学的产生,给当前的文学存在所面临的危机带来发展的生机。自上个世纪中叶依赖,无论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学,都出现了主流文学或严肃文学边缘化、文学死亡论等说法。当时,许多作家、批评家认为,文学已经失去社会教育功能,许多文学作品的视野狭窄,格调低俗,虚情假意,缺乏情感的震撼力与思想深度。生态文学以广博的视野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用崇生、惜生、护生的思想,使文学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审美功能,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生态文学是现代生态学的细想和文学形象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鲜明地宣扬关爱自然、维护自然环境。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具有自己的价值和创造能力的生命体,审美地把我人与自然的发展前景,把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定位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是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坚持与追求。

以上对生态文学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及其价值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总结。产生于时代潮流中的生态文学,在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对生态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及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也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主义原则文学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我们需要文学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新写意主义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我与文学三十年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