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0-12-07刘四杰刘文超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导向教学内容院校

刘四杰 刘文超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再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高职院校急需发掘新的改革方向来进一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往往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社会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高职的培育模式能够迅速填补社会的人才缺口。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再局限于专业知识,更多的要求人才的综合素养,就导致传统的高职培育方式与当前社会需求相脱节,与高职培育目标相违背。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专业化人才,这点在名字上就有所体现。而专业化的人才归根到底是要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效用。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发展,除了技术上的革新,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越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各行各业进行行业改革,这其中就包括教育业。尤其是在像高职院校这种特殊院校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学生对将来职业的胜任程度,这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迅速高效的投入到社会生产中的人才。在我国传统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中没有弄清楚传授专业技能与将来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生产的关系,往往过分的专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在将来毕业后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高职院校教学目的的回归,加强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及学校改革自身培育方式都具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对学生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育模式能够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

要想更好地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构建路径,那么首先就要对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做出分析,总结书其中存在着的弊端以及需要改革的方面,为之后进一步提出具体可行的路径做出铺垫。本文在此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学校对学生的培育观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从高职院校的产生来看,高职院校最初的定位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并且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初期,高职院校确实发挥了这一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当前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落后。在21 世纪初期,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彼时的中国社会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参加于社会建设,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往往过分强调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当前社会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单一型知识类人才已经不能够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但是高校却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培养重点还是停留在知识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说,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则是往往共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的弄,对运动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单一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员不能适应当前社会所需。

(二)教学内容片面

在现阶段的我国高等院校,除了在观念上落后以外,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欠缺。刚才是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大多数把对面小众体育教材的选择往往都比较随意,缺乏严谨性。并且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时,也很少按照教材的实际编配来安排课程,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体育教学,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就缺乏实用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全民健身观念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大背景下,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进行相应的改革,那么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三)教学主体定位错误

在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中,大都是采用示范教学的办法,即老师讲授并作出示范,学生自由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课堂节奏按照老师的进度来进行,保证了教学的体系性,但是就学生学习效果而言,并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得到最大化的保障。教学主体的定位错误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和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课堂的参与者,而老师才是真正的主导者,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并且忽略了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吸收。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前文对我国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总结一下,针对上述内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良策略,探讨比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路径,为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理念

要想改变当前状态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弊端,树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片模式,那么首先就要完成理念上的转变,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育观。要让高职院校的教师明确高职教学的培养目的,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的需求,致力于使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符合当前的社会要求,构建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的投入到社会工作中,避免造成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牢牢把握职业导向这一基本观念,对学生的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观念来进行,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选择高职体育教学内容

教师在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调整时,一定要剔除掉其中与实际教学情况不符的内容,要以就业为导向来选择和安排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尤其是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要考察每一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增强教学的目的性,要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并且根据社会需求的转变来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观念下的教学培养思路,强调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实用性。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要从多方位,深层次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对每一种教学运动的要领,提纲和培养目标以及最终要求学生的掌握程度都做出明确规划,切实保障教学效果。

(三)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改变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才是教学主体这一基本教学理念。以职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归根到底主体还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说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运动和具体的要领不能够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练,并且老师要做好之后的检验与反馈工作,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是有效的。要明确教师的教学引导地位,老师只是课堂和教学的辅助者而非主导者,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最大化的获得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保障学生在今后投入到社会时,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需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本质上就是要打通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所需,能够顺利的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学校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打造以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发地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向教学内容院校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偏向”不是好导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犬只导向炮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