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20-12-07李琼管佳佳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线下师生

李琼 管佳佳

(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近年来,由于网络教学手段及平台不断完善,网络资源的数量及质量日益增长,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手段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建筑设计课由于其授课形式的特殊性以及师生手头、口头交流的必要性,其线上教学的开展并未能够如讲述课那样迅速。但由于2020 年新冠肺炎突然来袭,全国范围内所有高校停课,为响应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建筑设计课也实现了完全的线上教学。

设计课在满足生师比的条件下,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完全线下教学模式的沟通效率较低,而完全线上教学的模式又有临场感和参与度缺失的弊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设计课的混合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缘起

(一)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解析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从建筑学大一下学期一直延续到大五毕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长期连续的系统过程。从小体量建筑到大体量建筑,单体到群体建筑,要求学生逐渐掌握形体与空间构成、软件与图面表达、结构与节能技术等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求他们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创造力。

(二)混合式教学方法解析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1]。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较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打破传统的教师说教,学生听课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前上传有关资料,学生主动进行基础知识的了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与学生展开辅导与讨论,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师生高效互动的教学氛围。

二、课程模块设计

(一)确立教学内容

设计课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首先要引入思政内容,将正确的价值观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共同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家国荣誉感以及专业存在感,培养良好的建筑师职业意识。其次各个教学环节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确立。最后,还应增加一些视频、网页链接、知识点、实景体验等趣味模块,并随时进行更新。

(二)搭建教学体系

混合式教学应注重学生课下的知识吸收,根据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调整,结合慕课系统,保留并更新原有的理论引导;更新案例解析的模式,如案例评论、师生问答等;增设教学测验,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展开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及时予以关注;要求学生及时完成课程作业并批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体系的搭建、重组与更新。

三、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一)课前要求

通过慕课平台,课前在相应进度的章节内公布下次建筑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经过多年线上、线下教学经验的总结,归纳出本阶段设计中会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要求学生在本次设计中尽量避免。

(二)课堂讨论

主讲教师引导全过程,掌控讨论进程。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老师和同学共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也十分适合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是强化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三)作业完成

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如果发生没有按规定时间完成设计而变得手忙脚乱时,大都出于以下原因:

1.对设计作业所需时间估计不足:在设计开始之初,学生的态度往往比较散漫,对作业没有总体的把握,到了后期又着急于出图纸,往往使得设计作业漏洞百出。使用混合式教学,将教学目标清晰的展示给学生,督促其按部就班的完成阶段性的任务,能够解决大多数学生的进度问题。

2.数据缺失:由于计算机故障丢失数据的情况最为常见,为了应对与数据有关的计算机故障,进行设计过程的记录很有必要,阶段性的要求学生上传图纸,不仅起到数据备份的作用,而且在设计中,还能够记录学生的思维过程。

3.设计表达:无论是多么优秀的设计,如果不能圆满完成最后的建筑渲染以及图纸表达,都不可能将其理念传达给他人。学生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理念最终形成于图纸上,其效果表达与思路分析能否相得益彰不仅需要学生的灵感与表现的能力,也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及时的指点。

(四)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根据不同设计内容的要求进行比例的设置。线上的教学测验,对应不同的阶段,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部分内容的线上辅助作业,如指定书目的读书笔记、经典建筑设计案例的分析、与分析图作业结合起来的钢笔画作业创作等,考核学生的不同能力。线下的教学测验以平时的阶段性图纸以及最后的课程作业为主,包括模型制作、图面表达以及平时表现来进行确定。两者综合起来,能够十分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体现学生这一个学期学习过程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

多年以来,建筑设计教学的重点,一直侧重于图纸的表达,师生之间沟通的主要内容,也从图面的表达来展开,对于分析问题和生成概念的设计处理能力无法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吸取的知识是否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思维过程中是否走了不必要的弯路,教师是难以了解及掌控的。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设计教学手段的一种改进,教学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并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列举如下:

(一)无法控制学生实际学习时间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下进行主动学习,部分学生学习在课前才进行突击查看,或者课上临时查询相应资料。甚至有些学生集中时间去“刷”任务点。教师在上课之前默认学生已经完成课前的任务,但事实上无法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因此在每次上课之前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如设定抢答题、必答题、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回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

(二)学生看过即忘,且很少复看

通过访问统计的数据显示,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的时间存在明显的波峰后锐减的现象,一般会在上课之前和上课过程中达到峰值,其余时间及课后复看的次数显著下降(如图)。任课教师可以在讨论区设置定时发布的话题、任务或者优秀作业点评等内容,吸引学生打开网页或APP,巩固所学知识点,同时,增加复看知识点的概率。

3.线下学习不可或缺

设计课的特殊性意味着其永远难以摒弃线下的师生交流,特别是设计的初期阶段,通过传统的手绘、语言的表达来探讨设计的可行性,而纯粹的线上教学则会出现“学生临场感和参与度缺失”、“听课效果不佳”、“学习资源有限”、“教师课堂把控难度加大”等问题。教师应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细致的检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指导。将慕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有利支撑,在师生有效互动的同时,保证实时交流,注重沟通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线下师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麻辣师生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