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2020-12-07杨剑

魅力中国 2020年42期
关键词:互联网+院校时代

杨剑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1)

“互联网”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我国教育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业能力的人才愈发受到社会和市场的欢迎。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竞争力、适应力、创造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关键。根据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和要求,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首先,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创新创业内涵、思维、过程等进行了全方位覆盖,根据“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同时也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络信息、计算机技术等和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其次,为了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效果,各高职院校进一步强化“校企联合”,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实践的锻炼与培养。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要求不断地苛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动力。虽然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但是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在落实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意识较淡薄

受原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原有专业教育为重点,重理论知识传授,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无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进行有力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对创新创业课程安排课时短、课程少,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展,有些形式化。

(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较落后

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前沿的、具体的、典型的案例分析与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多为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主动性。在教学形式方面,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自身创新创业思想无法得到尊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逐渐消失。同时,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在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教学模式及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自媒体进行教学方面严重不足,未能重视网络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落后,影响到教学效率,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及力量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创业型的“双创”教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多为其他专业教师转型而来,有的只是兼职,大部分为本校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任教,这就造成了教师强理论弱实践的实际,尤其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到制约。

(四)创新创业实践机制不健全

首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各自校内的实践场所和校外的实训基地,但是,由于校外实践机会有限、实训效果弱化等原因,原有的实践机制与创新创业教育匹配不足,缺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和融合。其次,缺乏全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帮扶机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业资金的问题,高职院校在争取上级资金及筹措社会资金时比较困难,资金不足往往会造成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流失,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最后,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仍以学生的成绩为主,缺乏对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过程、成果的全方位考量,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一)提高重视程度,转变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入手,保障课程时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细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典型案例的解析,注重创新创业实践的落实。在“互联网+”时代,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与互联网相关专业的融合,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而且,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深入,网络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顺应形势,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引用先进的创新创业理论及优秀的典型案例,对传统课堂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或者新媒体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时地进行任务发布和问题反馈,加大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资力量,壮大教师队伍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取得实效,与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火车头”带动作用密不可分,“双创型”师资力量及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强化其理论知识。二是提供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论坛、研讨会的机会,强化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意识。三是鼓励创新创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到相关行业内部锻炼,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经验。四是邀请或者聘请行业翘楚、企业家、学者、高校优秀教师等创新创业先进模范到学校进行交流、讲课、任教,从而加强学习和交流,壮大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增强创新创业教师实践能力。

(三)强化平台建设,提升实践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点和核心在于实践,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与教育。结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互联网+产业”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强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应在原有实践场所及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互联网+产业”为发展模式,建立自身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开展线上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学校安排布置和学生自主选择或创立创新创业项目两种方式,由学生从制定方案到项目创立自主完成,教师从旁辅助指导,并及时与学生进行问题的反馈与困难的解决,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业态、高新产业的合作,以此为创新创业平台,安排师生进入企业平台实践、学习和锻炼,增强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突破性进展,完善的制度保障必不可少。

1.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互联网时代下,要求各高校、各专业突破隔阂、分歧和界限,强化交流与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的师资资源、专业资源、信息资源、硬件资源等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促进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2.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帮扶机制。高职院校在积极争取教育部门或地方政府创业资金,建立自身创业项目资金库的同时,也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由高职院校推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有地方政府进行评估或者担保,吸引实力企业进行投资和支持,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水平,实现校企共赢局面。

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双创”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步考核,制定详尽合理的考核标准,增加创新创业比重,以考核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改革的发展。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改革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将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以“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为载体,强化理论结合实践和理论转化实践的观念,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其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互联网+院校时代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