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价值思考

2020-12-07

山西青年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下乡高校学生精准

高 杨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精准扶贫主要是指根据贫困农户及其所在区域环境状况采取科学有序举措治贫的国家政策,该政策重点在于“精准”,主张“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要保障。“三下乡”活动主要是指卫生、科技、文化下乡,为乡村文化建设,优化乡村社会风气,贯彻党中央精神奠定基础。“三下乡”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代表,基于此,如何在为国家精准扶贫奉献青春热血的同时锻炼能力、砥砺品格,“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价值

(一)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精准扶贫是党根据贫困户及其所属区域环境所制定的针对性治贫举措,充分表明党心系人民群众,为民服务的宗旨,助推农村、农民、农业良性发展,为此在高校学生干部“三下乡”过程中能够对党政理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有机会接触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气,达到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干部参与“三下乡”活动需对精准扶贫政策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调查活动区域环境,通过剖析区域环境调查统计数据信息制定更优活动方案,运用学生干部组织策划能力践行精准扶贫政策,使“三下乡”活动更具成效。除培育学生政治素养、实践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组织策划等能力外,学生干部参与“三下乡”活动还能培育其吃苦耐劳、沟通协作、自学创新等综合素质,使暑期“三下乡”活动成为高校学生干部全面发展重要途径,凸显有关活动践行价值。

(三)发挥示范作用。一方面“三下乡”活动是卫生、科技、文化融入乡村生产生活的过程,推动贫困地区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暑期“三下乡”活动是高校学生干部深入基层检验自身学习成果的过程,将所学所知与精准扶贫关联在一起,并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继而吸引更多学生群体参与到暑期“三下乡”活动中,使高校学生成为精准扶贫政策践行“主力军”之一[1]。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在“三下乡”活动中的教育培养原则

(一)实事求是。学生干部利用暑期展开“三下乡”活动的目的是践行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农民走上脱贫之路,协助基层党组织完成各项工作,为此其需在“实事求是”原则指引下参与活动,确保其活动内容、方式、主旨与农村区域环境合理发展规划相契合,使学生干部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实践,继而有效培育学生干部实践力、创造力。

(二)知识输出。高校是面向社会培育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重要教育机构,学生干部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需妥善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帮助农村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医学专业学生可协助乡村医生提供诊疗服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帮助当地宣传推广土特产;美术专业学生可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使学生干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暑期“三下乡”活动视为实训平台,能在实践创新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专业技能,继而在“知识输出”原则指引下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应用实践等能力。

(三)真诚服务。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扎实服务、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的青年群众来到“老少边穷”区域,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农村、服务农民,虽然这些青年可能并非党员,但却在党的领导下扎根基层,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实现个人价值。高校学生干部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亦需秉持“真诚服务”原则,积极与农民沟通,做好调查分析,根据精准扶贫需求开展实践活动,配合基层服务人员推进具体工作,继而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协作意识,彰显精准扶贫背景下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价值。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三下乡”活动中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政策解读不到位,基层活动效果欠佳。有些高校学生干部来到农村参加“三农活动”过于被动,无法有效开展基层工作,精准扶贫政策解读不够深刻,活动浮于表面,影响暑期“三下乡”活动学生干部综合素养培育成效。

(二)“三下乡”活动形式丰富性不足。为保障农村可理解精准扶贫政策,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需以“三下乡”活动为依托发挥示范效用,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干部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与时俱进,丰富“三下乡”活动形式,多渠道输出知识及技能,帮助农村居民解决更多问题。然而,高校学生干部“三下乡”活动经验较少,未能有效丰富活动形式,降低精准扶贫背景下暑期“三下乡”活动质量。

(三)基于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干部“三下乡”活动体系有待完善。为保障高校学生干部可以在“三下乡”活动进程中不断成长,需优化活动有关育人体系,一方面将该活动与高校教育关联在一起,另一方面保障活动与国家政策关系紧密,在高校学生干部、社会组织、党组织、高校等主体共同努力下达成精准扶贫背景下暑期“三下乡”活动目标。这就需要高校健全以“三下乡”活动为依托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优化调配该活动有关资源,使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有效性得以提高[2]。

四、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用好“三下乡”活动平台培养高校学生干部

(一)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养。首先,高校需在组织学生干部进行“三下乡”活动前指导其解读精准扶贫内涵,找准精准扶贫背景下“三下乡”活动立足点,以此为由进行策划,为培育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例如,了解农村地区精准扶贫项目,找到有关项目与高校学生干部所学专业的契合之处,为输出知识及技能铺平道路,使学生干部可以各展所长;其次,高校需做好暑期“三下乡”活动动员工作,使学生干部有思想准备、体力准备、能力准备,在奋斗、奉献、服务中完成“三下乡”活动任务,有效培养学生干部素质。

(二)赋予高校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丰富性。在与贫困乡村建立紧密联系基础上,高校应鼓励学生干部在充分掌握活动区域各项信息前提下创新实践,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策划活动项目,在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活动方案,在活动结束后反思自省,为开展更优“三农”活动奠定基础。例如,高校学生干部在了解到农村地区互联网知识匮乏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下乡”活动,帮助当地建立“农村电商”系统,作为农村产品销售服务主体助力当地增加收益,通过创新实践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三)完善基于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干部“三下乡”活动体系。首先,高校学生干部需做好研究工作,累积实践经验,充实活动有关数据信息;其次,高校学生干部需明确“三下乡”活动目标,如丰富农村业余生活、教授农民信息技术、宣传节能环保及垃圾分类知识等,从科技、文化、卫生角度出发明确“三下乡”活动实践方向,以此为由调配活动资源;最后,建立活动反馈体系,一方面从农民群体中了解到对学生干部“三下乡”活动的评价,另一方面从基层党组织及合作机构一方统筹有关学生干部的评价信息,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育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为高校学生干部调整自我成才学习实践体系提供依据,使学生干部核心素养不断强化[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高校学生干部在“三下乡”活动中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需率先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养,确保其了解精准扶贫内涵,赋予高校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丰富性,完善基于精准扶贫的高校学生干部“三下乡”活动体系,继而保证该活动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三下乡高校学生精准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