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2020-12-07李维维
李维维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大柳河镇大柳河中心校 ,河北 廊坊 065800)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语言是教师完成课程的主要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率先运用精练、艺术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这门艺术值得每一位语言教育工作者付出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去学习。
一、教师应当加强书面语言训练
教师的书面语言应当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往往喜欢模仿教师的字体和书写风格。因此,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每一个字,绘出的每一幅图都应当是赏心悦目的。优美的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提前设计课堂内容的板书,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不仅能够回想起课堂讲解的内容,还能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而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时,也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从学生内心、认知出发
学生坐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习得知识,这也是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目标。在教学时,要尽量能给出准确的语言,无论是在授课时,还是在与学生交流时,给出肯定的回答,加深孩子的印象,才能取得口语表达的效果。对于孩子的表达,教师所进行的评价要客观,虽说我们课堂教学以鼓励为主,但是一味的夸赞可能会让学生有些迷茫、无味。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有指导性质的评价,比一味的夸赞、鼓励来得更为重要,学生也会倍加珍惜这样的评价,教学语言才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三、教学语言艺术化,增强代入感
教材中一篇篇文章或讲述了某个生动的故事,或描绘了动人的景色,学生只有站在第一角度去赏析、感受,才能领悟作者想要表现的内涵。朗读的作用在于将他们带入到画面和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但试想,如果教师将朗读作为一项硬性的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们就会应付了事的完成,是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更无法表现出作品原有的艺术性。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能够根据文本类型和内容的不同,处理好语气,设计好内容,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带着更饱满的情绪去朗读。
四、生动形象,感情充沛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它本身就是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另外一些不属于文学作品的课文,也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有一定特色、一定典范性的文章,它们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讲这样的课文,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使学生通过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的语言的描绘,在脑海里重现场景,感知故事,认识人物,思考问题。
五、发挥语言魅力,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而且教师的语言教学也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但是不同的语气展现出来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而语文教师则可以通过情感的转换,很好的用语言达到他们所想要的效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还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之处。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当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之后,也会开始有意识的模仿教师,从而形成阅读的兴趣。而教师的有感情朗诵也会被学生们争相模仿,从而使学生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多朗诵古诗,或者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更好的全面性发展。而学生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即使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也会努力的克服,并不断的学习进步。
六、机智灵活的敏捷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其在平时的学习中活泼好动,对于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同时学生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注意力,进而导致学生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注意力,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是不可取的,这样可能不仅无法缓解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之情,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也需要做好正面的教学引导工作,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稳住学生的情绪,比如说在课堂上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首先应当反思是否是因为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才会丧失学习积极性的,然后再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意见,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其教学效果可能更加的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七、利用网络语言,增加课堂语言的魅力
在现在的生活当中,网络已经完全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包括小学生,在假期时间都十分喜欢利用网络进行一些娱乐软件的使用,比如说抖音或者是快手等。所以在认识到这一点以后,老师就可以积极的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网红用语,去刺激学生,让他们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