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2020-12-07刘志芳
刘志芳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四小学,河北 廊坊 065800)
虽然小学语文的知识点不多,但也不少,想让学生学好语文,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这样会大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发展。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传授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成绩。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改变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做出一些简要分析。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一个致命的错误点,那就是没有分清主次,错误的把教师看作成教学的主体,从而忽略了学生,这对教学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虽然是知识的传播者,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知识的火种撒满大地,让智慧得以薪火相传。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要看学生学习接收的效率。如果学生接受度太低,即便教师讲述很多知识,学生无法将教师的知识化为己用,也终究是徒劳。何况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学也仅仅只是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基本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如此一来,教师就必须要转变观念态度,尽可能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令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潜移默化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知识的优秀人才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方式
现如今,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上课也只是机械的看着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讲述课本内容,却丝毫提不起兴趣,整体教学水平较低,而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也都是靠死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激发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同进行共同提升,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教师可以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最为常见就是进行多媒体展示教学。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快速准确的捕捉到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核心点,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理解透彻,学习起来就异常吃力,极大的降低了教学速度和效率。而多媒体合理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快速的理解课本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为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是丰富而多样化的。学生不能快速的理解到文字知识,就可以使文字变成图片,以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运用学生的联想能力,将抽象虚无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还可以借用视频、音频、动画等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借此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多设置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游戏的设定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为依据,增加悬念和难度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当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不排斥学习,反而还极具热情,学习效率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生看似无忧无虑,不谙世事,实际上他(她)们的心理非常敏感,能承受的心理压力远比成年人要低。有时候,可能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教师并没有放在心上的小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轻则影响童年,重则改变一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当学生心中有了疑惑时,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导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要争取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多向学生传达灌输正确的三观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从而令学生变得开朗向上,可以积极面对生活。教师要合理科学的进行在语文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中提高人文素质,才算是真正贯彻落实了新课程的改革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加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现素质与知识教育共同发展,教师就要改变现有的传统观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进行教师方式的改革,丰富传统单一呆板无趣的教学方式,同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以鼓励赞扬的方式替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从而积极面对学习。令教学质量水平得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