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段)解决问题常用方法分析
2020-12-07周丽萍
周丽萍
(库车县第七小学,库车 842000)
英国的科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提出数学思维方法分为两种,即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段)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体现事物的直观性,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通过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一)实物演示法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要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与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采取直观教学,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要只依赖于课本而忽视了一些能真正起到作用的教学用具,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十五第8题时,从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教师找出一张长方形纸来折一折,引导学生观察,很容易就能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原来复杂的知识也被简单化了。
(二)图示法
图示法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在课堂教学当中,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只要图画出来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结果也就出来了,所以画图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是解决问题的辅助手段。如四年级上册练习十六的第10题:刘叔叔带7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同一种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这道题只要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就能直接地得出结果。平面图形是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只有通过对加强平面图形与数的学习,将这部分的知识彻底把握,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学生自己不理解平面图形与数的关系时,要按照教师的知道把数量之间用线段画出来,并标明数值,再进行对比分析就很容易解出问题,使阶梯步骤简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解题解题思路对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大的推进作用。
(三)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问题:通过逐一举例法、从中间开始列举的办法,便于观察,
二、抽象思维方法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一般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一)阅读理解法
数学的解决问题多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所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必定与思考结合。如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二第11题:一个人平均每月产生32千克垃圾。小明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垃圾?题中的“一年”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与“每月”结合在一起思考,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
(二)迁移法
所谓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如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例题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先让学生巩固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进行教学,一部分学生能充分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得到提升,轻松地学好数学。
(三)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小学数学中段解决问题学生接触到的概念较少,但也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如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
结语:小学中段解决问题时方法多样,但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思考能力,阅读可以对文本进行了解,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可以让解题思路更清晰,而思考对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高,而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