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羚羊木雕》的主旨
——从《羚羊木雕》教师教学参考书的评价谈起

2020-12-07马娟

魅力中国 2020年9期
关键词:万芳参考书羚羊

马娟

(宁夏海原县关桥学区贺堡小学,宁夏 中卫 755200)

《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篇文章写于1984年,作品发表时的名称叫做《反悔》,选编到初一课本时被改名为《羚羊木雕》。这篇课文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喜欢“我”家里的“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万芳,但后来,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将它索回。然而教师教学参考书中对父母的行为贴上“重财轻义”的标签,批判父母“重财轻义”。

若我们按照教师教学参考书去解读课本,在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谁让“我”如此伤心呢?”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是父母。“父母”的所作所为是造成“我”伤心的主要原因。“父母”不理解“我” 、不尊重“我”。当他们知道“我”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时,马上命令“我”让“我”去要回木雕。全然不顾“我”的内心感受。“父母”逼着“我”做出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情。[2]如此分析,每一个学生似乎都变得“苦大仇深”,认为都是父母的错误。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是教育学生怎样恨自己的父母了。

从作者写这篇文章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中,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用固有的旧思想来评判时刻变化着的社会现象。然而,教学参考书中对“我”的不当之举却丝毫不提,反而对父母的行为给予批评。笔者认为对父母的行为贴上“重财轻义”的标签不妥。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的行为不是“重财轻义”的表现,而是“轻财重义”的体现

父母将珍贵的木雕赠送给女儿,说明父母并不“重财”,为什么说“羚羊木雕”贵重呢?因为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威望,非常重视支援亚非拉国家。文中的“羚羊木雕”就是爸爸把青春和热血洒在非洲的纪念。“羚羊木雕”价值连城,但父母并没有拿“木雕”去换钱,这怎么能说是“重财”呢?这只能是父母“轻财”的表现。但父母为什么还要逼迫“我”要回它呢?原因很简单,要回的不单单是木雕,还有那段光辉的岁月,对女儿的期望,这一点正体现了父母的“重义”。

二、“我”的自以为是是引起“父母”不能冷静处理问题的关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送礼物也是很讲究的,比如黄玫瑰象征真诚的友谊,而红玫瑰寓意着美丽的爱情。“羚羊木雕”代表了爸爸曾经和战友们在一起的艰苦岁月。因此这个“羚羊木雕”是对那段艰辛生活和面对各种困难能够勇敢面对的诠释。爸爸把木雕送给女儿,是对女儿的一种寄托。教育女儿要善待他人,要有爱国之心,感恩之心。可是“我”却没有认识到这件礼物的“贵重”,而是把它随手送给好朋友。父母的失落和失望可想而知,这也是引起父母不能冷静处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如果我们再按照老教材,一味的指责父母,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填平,只能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爱更多的是忽视甚至冷漠,孩子内心对亲情的认识逐渐扭曲,友情与亲情的天平已经逐渐失衡。

三、友情与亲情的天平失衡是教育缺失的表现

在《羚羊木雕》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亲情与友情的天平上,文中的“我”显然偏向了友情,而把孕育她、为她遮风避雨的父母放在了次要地位。从表面来看,文中“我”与万芳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平等”的,这让“我”感受到了快乐,而与父母交流孩子则感受不到这种“平等”。我们的教育在“德育”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教育学家加里宁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对得起这么高的盛赞,语文教师担负着其他科目无与伦比的教育责任,语文教师更应是“工程师”的主力核心和中坚。不良习气使孩子骄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我国古人就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论断。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整个社会,如此的引导孩子,只能引起教育的负效应。

教育负效应是教育抛给我们的复杂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是靠某个简单的方法或措施就能改变的,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来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效应。

笔者认为,此篇文章在主旨上再进一步的讨论研究一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如何利用这篇课文达到我的教学目的呢?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如果你把有价值的东西送给你很在乎的好朋友,可你的好朋友转手送给别人,你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你的心情会如何?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我把本文的主旨从指责父母,转移到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当行为,教育学生养成宽容的胸襟,教育学生尊重父母的情感,以及必要的社会交往常识,从而认识到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怎样生活,学会怎样做人。

最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尊老爱幼、兼爱非攻、相亲相爱、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照本宣科”,不能为了应试考试而忽略孩子的素质教育,我们应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秉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万芳参考书羚羊
梦幻羚羊谷
万芳献瑞 齐乐迎新
如何用好语文课外参考书
收不到货可要求赔偿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旗袍
“文艺女王”万芳发行个人第二张黑胶唱片《割爱》
不要让参考书牵着你的鼻子走
关于中学生选购参考书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