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07周厚德
周厚德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贵州 铜仁 565300)
前言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分数的学习是小学生的教学难点之一。分数数学知识相对于整数来说,是较难理解和相对抽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也不多,因而小学生对于分数教学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基于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的模式,在分数教学的课堂上引入更多的分数有趣信息,开拓小学生的分数视野,使小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存在感,以及分数教学的价值性,主动了解学习分数知识,促进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当前小学生在分数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一)分数概念掌握不明确,容易和整数混淆
分数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小学生在初入小学阶段后,首先接触整数的运算学习,整数的相关数学知识已然牢牢固定在小学生的脑海中,而今重新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使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不明确,运用自身的逻辑思维容易将分数和整数混淆,不能够很快的掌握、消化分数的相关概念,清晰理解分数的存在意义,忽视分数与整数两者的区别,读写方式的不同、计算方法的不同以及应用的不同方式,使得小学生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有些吃力,降低小学生分数学习的热情。
(二)分数计算过程中,仍然用整数的计算算法
小学生对于分数概念的不理解,导致的情况就是小学生不会分数的有效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仍然采用整数的计算算法,从而使最终的数学结果出现偏差。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是有其自身独特的计算方式和技巧的,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大体技巧一致[1]。在分数运算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小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比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等,使计算过程中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分数运算得到简化,小学生由于对分数计算技巧掌握的不牢固和数学分数计算的不认真情况,导致分数计算时出现失误,影响小学生分数计算的正确性,降低小学生分数计算的学习效率,从而影响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策略方法研究
(一)创设一定的分数教学情境,使分数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小学生分数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将分数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课堂上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分数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课堂关注度,使小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融合到情境中来,准确把握分数的相关知识,使自身的分数学习能力有所提升[2]。例如,小学生都喜欢吃巧克力等一类的甜食,首先教师准备一定数量的巧克力糖,数量为40 颗;其次教师将40 颗巧克力糖分给8 位小学生,小学生可以自行计算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颗巧克力糖,每位小学生分到5 颗巧克力糖;最后教师将40 和8 这两个已知的数学变量带入到分数教学中,分别放置于分数线的上下方,引导小学生探究分析,每个人可以分得几分之几,从而掌握和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找到分数的规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分数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将分数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探索出分数的应用技巧和操作方法,帮助小学生日后的分数教学学习。
(二)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直观实验的方式,将分数学习具体化
分数教学的学习是一项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直观实验的方式,可以将分数学习具体化,通过具体化的物品表现,使小学生掌握分数的组成结构和存在意义。分数的化整为零,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从而表示出其中的一份或者其中的几份,以此形成分数,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用此种方法促进小学生对于分数的不断学习。例如,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两个大西瓜,引导小学生将每个西瓜看成一个整体作为单位“1”;其次教师将进行西瓜的切割,其中一个西瓜分割成为6 块,另外一个西瓜分割成8 块,通过直观的实验方式,小学生很容易发现,被分割成6 块的西瓜比分割成8 块的西瓜大,分割的越多导致得到地越少;最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分数的规律,有效使用标注分数,从直观的角度理解分数的使用方法,将分数学习不断具体化。通过引导小学生实验的方式进行分数的讲解,使分数的概念从整数中延伸出来,将身边以整数形式存在的不同物品,通过平等直观分割的形式展示在小学生面前,使小学生从整数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在何种情况下整数会转变为分数,以此体验分数的应用性价值,促进小学生分数知识的有效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分数计算的有效学习,帮助小学生构建出不同于整数的另一种数学逻辑思维,开拓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改进教学方法,给予足够细致耐心的指导,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分数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联系日常生活,通过亲身实验的方式,将分数学习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扎实掌握分数知识,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