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开展策略
2020-12-07余霞
余霞
(江西省临川第三中学,江西 抚州 344000)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获得知识,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可以被视为是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离开了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作为课堂文化一个重要教学组成部分的历史课堂文化,有其本身的一些特点: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在构建文化课堂方面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新课改实行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在构建历史课堂文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那么,怎样避免这种生硬、死板的做法,构建起和谐的历史文化课堂呢?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很多高中教师认为这是初中生的事,浪费时间,耽误教学进度,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是说,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的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成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导言可以这样设计:“每当'五一'和'十一'这样重大的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郑重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面对,作为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何以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这就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这些制度年代久远,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也很深奥,因此导入时可以这样:“大家知道我们的姓氏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祭扫源于何时呢?”这样的设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不利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无法适应高考的需要。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08 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过去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合理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和练习,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又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难度适中、与学生能力相符合的作业题,而不能不加筛选,随意布置几道题就匆匆了事。这样不仅不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还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单靠教师的精彩讲解是不行的,必须在备课、授课、作业布置等多方面下功夫。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有效的课堂检测和合理的作业布置,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使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