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
2020-12-07帅高
帅高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荆公小学,江西 抚州 331800)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有效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促使人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同样,学习一门知识也需要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心。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根据课本知识制作教学提纲,并根据提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可言,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解同样的知识也会感觉到很无趣,更何况在讲台下听讲的学生了。这样的数学课堂毫无效率可言。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生不断思考,而在这种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小学生的思维不会活跃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慢慢地学生会感觉听不懂,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情景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各种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对各种情景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不但不会感觉到枯燥,还会感到很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及好奇心,好奇心有了,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探索学习数学,数学课堂的效率会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乘法》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向小学生展示动画,站成六排四列的学生除了可以用6+6+6+6 的方法计算人数之外,还可以用6*4 来计算,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有些加法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就会感到好奇有趣,认识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共通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感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熟悉的环境作用下,儿童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借此契机,结合生活实际,以学生所熟悉地环境场景为基础,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素材,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
如教学《去图书馆》一课,教师提出: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去崇文塔进行研学旅行,你能介绍从学校到崇文塔的行走路线吗?这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从一个孩子的简单描述,到其他孩子不断补充,逐渐发现,要想准确地描述路线,还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在此活动中,鼓励学生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对比自己的认识,生成新的见解与意见,再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经过几次意见整合,最终有了方向,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提问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进而激发学生产生好奇心,逐渐唤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新课内容,一边探究一边自主整理知识,从而学会自主预习和归纳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依赖教师,渐渐地增强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此布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新课程,既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加认真地探究出答案。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先提出问题,如何统计出表格中的总数和平均数?引发学生仔细思考和分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开始自主探究新课内容,在探究中归纳出答案,不仅对新课程有初步的了解,还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归纳能力。
四、设置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学生有着好动的特性,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很难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周围的事物对于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设置相应的生活情境,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注意力可以高度的集中。例如,教师在讲述《两位数加法》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这样的讲述:“同学们老师今天想要带你们去动物园游玩,你们想去么?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去,但是现在老师遇到一些麻烦。我们学校有两台汽车,每台汽车可以乘坐60 人,一班有学生35 人,我们班级有学生33 人,三班有学生四十人。怎样的安排才能使得每一名同学都能去动物园游玩呢?”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当学生讨论完毕公布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在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主动地去探索求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