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人际互动理论视域下正式群体凝聚力探究
2020-12-07唐丽萍覃小林
唐丽萍 覃小林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具有目标明确、强制性和等级性等特点。如:学校里的学生会、班委会等都是正式群体。要使正式群体对成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更好实现组织目标,就要增强正式群体的凝聚力。
一、增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正式群体作为具有明确目标和组织的群体,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强正式群体凝聚力能够增强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提升组织成员的责任和协作意识、提高组织成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一)增强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归属于某一群体,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能够得到组织成员的关心和帮助。正式群体凝聚力能够使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位置摆在组织之中,认识到组织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对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正式群体的凝聚力能够吸引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行组织目标和促进组织发展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使组织成员以高涨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身到组织工作中,形成一种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相连接,积极促进组织发展的使命感。因此,正式群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组织的目标会更明确,组织文化建设会更加完善,组织结构和等级分工也会愈发清晰,那么组织的发展潜力也会更大,组织能够给予组织成员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学习的机会会更广阔。如此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会更加强烈。
(二)提升组织成员的责任和协作意识
正式群体的凝聚力能使组织内部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促使组织成员意识到自己的组织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身是存在于组织中的部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整体,进而愿意为组织的发展和建设尽心尽责。正式群体中,组织成员不能孤军奋战,要有协作意识,只有坚持以合作为目标加强成员间的互动,以冲突为手段求同存异,尊重彼此间的不同观点,才能更好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和组织建设。因此,在正式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下,组织成员愿意承担更多加强组织建设的工作和任务,用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组织建设。并且主动关心和维护组织的权益和荣誉,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这种群体意识不仅能够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还能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组织。
(三)提高组织成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个体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希望能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能力、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实现自我价值。凝聚力强的群体能够给成员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成员自我价值的实现予以更多的支持。这也是人们努力工作的原因和动力。正式群体中,群体凝聚力会激发组织成员潜力,激励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进而实现个人对组织建设和发展的价值追求,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积累经验。组织凝聚力越高,组织内部的发展潜能就越大,个人发挥自我优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就越多。当自我优势得以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成就感会愈发强烈,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出组织成员应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也会促使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百折不屈的精神。以此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二、群体人际互动理论下增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新思路
(一)以合作为目标增强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交流
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以合作为目标可以加强正式群体成员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和传播,以此传递彼此间的观点、理念、意见等,使彼此间的情感体验更顺畅,增强双方的认识和了解。成员内部在认识和情感上达到统一才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当然这种统一是良性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正式群体成员对组织文化、理念、内容的认识是正向的,必须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第二,要使正式群体成员对为什么要达到和怎样达到目标以及促使组织发展有共同的看法和认同。第三,要使成员在行动上相互配合,能够提供和分享所知内容。只有这样,组织成员才能紧密配合,不计个人小利,共同为实现组织发展和目标出谋划策,才能不断增加正式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以冲突为手段引导正式群体成员的沟通交流
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或过程。现代社会对于冲突的态度应当不是想办法消灭它,而是如何利用、引导好它。虽然冲突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斗争、压制、破坏和消灭,但是在群体中成员间的冲突有助于不同观点的表达和情绪发泄,进一步建立彼此间的关系,运用得好会促进组织成员更团结。因此以冲突为手段引导正式群体成员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其抒发不同观点,巩固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处事的方法,在缓解和处理冲突中深化成员沟通的引导控制。对于这种良性冲突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找到矛盾焦点,正确引导方向。冲突双方必然是因某个问题而产生矛盾,因此找到矛盾产生的中心点,围绕这一中心点进行引导控制,就能有效调节组织成员间的矛盾冲突。第二,弄清造成成员冲突的成因,积极化解矛盾情绪。化解矛盾情绪的过程就是使组织成员在思想上达成统一的过程,能够提升成员沟通的实效性。第三,发扬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冲突是两者间的对立,处理得当会促进正式群体的发展,处理不当则会造成矛盾激化,限制正式群体发展。因此,要加强引导,用积极因素处理对立双方的冲突,减少消极因素影响。
(三)运用暗示、模仿、感染提升正式群体的向心力
暗示、模仿、感染作为非对称性的群体人际互动,能使观察者在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行为模式时掌握成员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在群体活动中,暗示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成员能够在无意识、不理解的情况下对群体意志和观点予以接受。模仿使得组织成员对于某种刺激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作出类似反应,可以是自发行为,也可以是组织成员的约定行为。感染是感染者通过某种方式引起被感染者相同的情绪和行动,不仅可以改变人的情绪,还能使组织成员自觉发出与群体环境一致的情绪。所以运用暗示、模仿、感染将人心理活动的特点、规律和沟通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能够采取比较适当的反应形式使人与环境发出自然一致的反应。这对正式群体凝聚力的提升具有正面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正式群体的沟通效果,加强对组织成员的吸引力。
三、群体人际互动理论下增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组织成员良性互动的秩序环境
构建组织成员良性互动的秩序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就心理环境而言一方面是互动时的心境,另一方面是互动时双方的接纳程度。当互动双方的心情处于高涨,并彼此都乐于接纳和沟通时,彼此间的思维活动和互动兴致会随之提升,沟通的效果会比较明显,此时的互动是一个良性有效的互动。当双方的心情处于低落、压抑,且互动双方拒绝接受时,彼此间的思维活动和互动兴致会随之降低,这时的互动往往比较困难,属于无效互动。就社会环境而言,主要是指组织成员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组织角色和组织关系在进行互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上级与下级的沟通互动中,上级的讲话自然带有威严感,下级则比较拘束。因此,构建组织成员良性互动的秩序环境,首先要使互动双方确定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在互动中相互尊重,为双方的合作创造可行的机会。其次要明确组织内部的组织规则和原则。合理、有序、互利、有度是合作和冲突设置必须遵循的规则。只有在合理、有序、互利、有度的情况下进行互动才是良性有效的互动,才能符合社会、组织、个人的要求。如此正式群体中的互动氛围是有德有序的,在这种良性互动的秩序环境下,成员间的向心力会聚焦在一点,正式群体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二)强化正式群体内部的层级管理
正式群体内部有严格的层级划分,权责明确。但若各层级之间关系不明确,职责划分模糊,就会影响正式群体凝聚力的提高。所以增强正式群体凝聚力就要强化正式群体内部的层级管理。首先要理顺正式群体中上下级的正确关系。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要明确,不能跨部门混淆。其次,要正确划分各层级的责任,发挥各层级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明确各层级的职责,组织的发展才能井然有序,由此调动各层级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只有各层级各司其职,才能防止出现职责重叠或空缺。只有职责划分明确,才能减少冲突,使成员间进行良性互动。
(三)拓展组织成员良性互动平台
正式群体凝聚力的增强需要通过多形式的互动平台。组织提供给成员培训交流的平台,成员在交流培训中形成共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主要有:第一,创新活动平台。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能够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高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当然这些活动必须要有指向性,能够体现组织精神和文化。例如:在党支部中,支部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宣讲等。第二,搭建实践平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不仅能提升组织成员再认识、再实践的能力,还能彰显领导者的领导沟通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提升其在组织成员中的信任感和维护度。让组织成员真正对正式群体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并愿意参与其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发挥出自身优势,为组织发展添砖加瓦。
(四)建立增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长效机制
在群体人际互动理论下,运用人际关系规律优化组织成员间的关系,建立增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长效机制,能进一步提升组织成员的认同感,促进组织发展。人际关系规律主要包括邻近率、印象率、对等率、一致率、互补率和人格率。首先运用邻近率、印象率和互补率建立组织成员间的信任机制。组织中,各成员朝夕相处会加深彼此间的吸引和喜欢。有个人独特魅力或特征的人相较于其他普通人更容易吸引他人。组织中成员双方在行为处事、性格等方面互补,也能构建成员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员间相处和谐融洽,思想观念契合就能避免组织内部出现不和谐现象,有效促进组织发展,增强组织凝聚力。其次,运用对等率和一致率建立组织成员间的对话机制。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前提是互动双方彼此尊重,人格平等。只有在此基础上,组织成员间的互动才是积极有效的,组织内部的关系才是和睦的。最后运用人格率建立组织成员间的服从机制。一个人人际关系好在于其人格魅力突出,能够吸引他人以自己为中心。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人格魅力是群体互动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领导者要具有出众的人格魅力,能够吸引组织成员对其产生信任感,并且愿意听其安排。由此才能形成明确的等级关系,促使组织成员有效执行和落实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