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症结
2020-12-07蔡新
蔡新
(中共武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北 武安 056300)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农村电商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网上消费、农产品网上销售等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但由于农村道路交通较差、人口分布较分散、物流链较长、物流配送密度低等因素影响,农村物流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物流成本高、物流速度慢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一、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破除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要求。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村电商市场不断扩大,农村网购数量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农民能享受优质便利的快递服务。比如农村网购群体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网民已经超过2.5 亿,简单、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成了农民的重要消费方式,也成为农村消费中的普遍现象。据《2017 年电商物流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农村电商物流业务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增速比总业务量高出30%以上,这些对农村物流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然而,农村电商发展呈现出“长物流链+低消费密度”的特征,农村网络及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农村物流配送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如果不能打通农村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必然会影响农村电商的发展。因此,应当推动农村物流业发展,破除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破除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选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规划等,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促进“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村”的快速发展。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应当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实现村村直接通邮。但是农村物流业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了“快递下乡”“农超对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应当破除农村物流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共享现代物流业带来的生产生活便利。
二、当前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物流效率偏低。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广泛普及,网上购物成了农民的重要消费方式,但由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品往往不能方便快捷地送到农民手中,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多数快递公司都将“主攻大城市,捎到小县城”作为发展战略,加强大中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愿在农村地区进行物流运输资源投入。当前多数物流公司仅在乡镇一级建立网点,没有形成遍布各个农村的物流网络,中通、顺风、京东等快递公司的包裹往往只能送达乡镇所在地,并不能配送到行政村。此外,农村物流效率比较低。在许多农村地区的物流业务量与物流配送水平的增速并不匹配,快递企业并未在农村配备专业的物流配送员,多将物品运送至代办点、加盟店,然后由收件人自己到代办点提取,这些成了农村物流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地级市之间物流配送往往能够实现当日达、次日达,但是从镇到农村的配送往往需要3 天。
(二)农村物流模式不够合理,物流配送成本较高。从总体上看,农村物流业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发展阶段,天天、京东、顺丰等物流企业都各想法解决自己的物流问题,大致可分为企业自营、“第三方物流+自提”、物流联盟等模式。比如京东建立了县级服务中心、京东帮服务店等,为京东物流用户提供下单、配送、展示等物流服务,使京东配送能触达广大农村地区,但由于农村人口分散、订单密度小,农村用户很难获得与城市用户一样的物流服务。韵达、顺丰等快递企业多与农村超市、卫生所等进行合作,将这些地方作为快递的临时存放点,然后让农村用户自行取件。申通、汇通、天天等快递采用联盟物流配送模式,在农村寻找合作伙伴,以加盟方式解决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些各自为营的模式无法有效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带来了农村物流资源浪费,导致农村物流成本较高。此外,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高。从总体上看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地广人稀,规模大小和人流量也各不相同,同时许多农村地处偏远地区,地形较为复杂,交通也不太便利,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和成本。
(三)物流人才比较少,物流平台较落后。由于城乡发展差异大,农村物流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缺少熟悉农村物流特征的专业人员。特别是许多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多在城市务工,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计算机能力和物流专业技能,很难适应农村物流配送这一工作岗位。此外,农村地区的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物流的配送成本、效率和质量等都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比如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往往是各自为政,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物流配送问题,并未形成覆盖各项物流业务和物流企业的农村物流信息化平台,不仅增加了农村物流配送成本,也降低了农村物流配送效率。
三、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策略
(一)改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物流运输效率。首先,应当改善农村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是农村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农村物流配送成本及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大力推动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村通”惠民工程的实施,建立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解决农村物流配送中的运输难问题。其次,应当建立覆盖城乡的农村物流体系。地方政府应当以“快递下乡”工程为契机,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县乡村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比如应当按照适应性、经济性、便利性等原则,从农村物流业务量激增的发展现状出发,推动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或网点建设,在乡镇所在地、辐射范围广的村庄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在行政村、规模较小的村庄建立物流网点,以更好地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质量。
(二)创新农村物流配送模式,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从根本上看多数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农村物流成本高、订单密度小、配送方式不合理等所造成的。所以应当创新农村物流配送理念以“互联网+”理念破解农村物流配送成本及效率问题,建立第三方分包的农村物流配送模式。比如地方政府应当充分整合农村物流配送资源,建立以第三方分包企业、物流公司(顺丰、韵达、天天等)、农村物流配送资源(城乡客车、农超配送车等)为主的农村物流平台,由第三方分包配送企业组建覆盖县乡村的三级配送网络,打破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物流下乡”,政府应当为第三方分包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此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扶持中国邮政、电商平台等方式,实现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创新。比如可以以中国邮政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分包配送体系。中国邮政是一个网点分布广泛的国有企业,在物流企业纷纷争夺城市物流市场的背景下,中国邮政面临着业务量下降的发展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与中国邮政进行合作、利用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建立以中国邮政为主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将各个物流公司的快件配送至农户手中。还可以以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平台为基础,建立以菜鸟驿站为主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解决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与农村物流人才匮乏密切相关,因而应该将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作为农村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破解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比如政府部门应当为农村物流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物流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农村物流工作。应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县物流中心、乡镇物流代办点等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农村物流人员素质。此外,应当建立农村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应当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宽带上网;应当大力普及智能手机上网购物的相关知识,打通物流系统在农村的信息渠道。应当以县乡村物流体系为依托,建立农村物流供需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农村物流信息,提高农村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解决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发展农村电商、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内容,对于“网贷下乡”“服务三农”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当正视农村物流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破除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各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