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策略
2020-12-07张焜
张焜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张焜 556000)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以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及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职能,是党与青年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桥梁。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和青年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基础团组织,对强化高校大学生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团组织凝聚力与向心力,提高团员积极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党团协同发展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大学生与互联网等技术联系更为密切,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自身主体意识不断提升,个性发展需求日益增强。新形势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紧抓新形势带来的有利因素,真面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策略,是时代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是强化共青团职能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意义巨大而深远。
一、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团员意识弱化
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就已经是共青团员,但是,当时由于学业较重,学校对教学高度重视,而忽视了团组织活动开展,学生对团组织活动参与度和对共青团的认知不足。进入大学之后,团员基数较大,大部分大学生共青团员优越感逐渐淡化,缺乏存在感。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团员虽是团员身份,但对共青团概念模糊、缺乏认知,对其定位和作用缺乏了解,不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主动担当模范带头、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不足。
(二)团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高校中,大部分共青团干部兼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事情繁杂,耗费大量的精力,对团组织工作投入相对不足,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上级团组织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对团干部及团员的教育、学习、培训等安排较少,团组织生活也开展较少且滞后,效果较差,以致于学生对基层团组织先进作用感受不足,基层团组织吸引力弱化。而且,高校共青团干部流动性较强,在工作中又缺乏一定的激励政策或措施,共青团干部缺乏稳定性和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机制不规范
高校基层团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团支书是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主体,但是,大部分团支书将团支部工作和班级事务混淆,以班会或者班委会代替团支部会议,而且形式单一、创新不足,不利于提高团员的积极性。基层团组织的民主生活开展不规范,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民主生活会和主题团日活动开展不及时,参与率低,互动性差,效果不显著等方面,团员获知感和凝聚力不够。
二、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策略
(一)强化党建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党建的引领作用,明确基层团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要将团建和党建工作同部署、共发展,促进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提高团员党性修养,强化其模范先锋意识。强化党建引领和带动团建,要加强党和团组织之间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党和团组织联系的平台建设,及时传达党的精神,使各级团组织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强化“推优入党”机制落实力度,坚持与时俱进,细化推优标准,积极并及时向党组织推荐优秀人才,强化激励和示范效果,提高团组织吸引力和团员的积极性。
(二)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高校思政教育明确提出指导意见,高校团组织必须将思政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将思政教育贯穿团组织建设全过程,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强化团员思想政治建设,是团员鉴定理想信念、体现先进特性、保持正确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强化团员思想政治建设,要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将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力度,提高组织生活质量,进而巩固团员理论基础,增强其责任心和归属感。
(三)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团组织干部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质量,是增强团组织战斗力与凝聚力,推动团组织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是严格团干部准入机制,提高团干部选拔门槛,从源头上提升团干部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团组织要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强化其引导作用。三是强化团干部的作风建设和监督力度,确保其纯洁性和先进性。四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团干部的考核评价,通过考核促进工作质量提升。
(四)强化基层团组织发展新模式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发展基层团组织“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对于引导和弘扬正确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拓展团员基础、统一团员思想、加强组织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团组织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建设和更新,强化宣传效果。二是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云技术为基础,构建大容量、可远程操控的信息资源平台,便于师生、团组织和团员对于前沿知识、先进理念及优质资源的共享和使用。三是以微信、QQ、抖音等多媒体及新媒体为基础,构建团组织互动平台,强化团组织和团员之间的联系。
三、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还存在着团员意识弱化、团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作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需要坚持做好“四个强化”建设,以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先进性、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其向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