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020-12-07乔英巍
乔英巍
(中共泰来县委党校,黑龙江 泰来县 162400)
一、党校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几千年来我国民众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传统文化包含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倡导以人为本,诚信、友善、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在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深遂的文化价值和博大精深的智慧内涵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党校以培养和教育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为目标,以党性教育以为核心,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我国处于社会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人们的思想精神世界丰富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党员干部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传统文化依旧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党员干部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在党校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能有效汲取智慧,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和凝聚力,提升创造力、战斗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党校对党员和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承担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阵地。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教育课程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内容,在党校教育中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拓宽视野、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带领和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二、党校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问题
(一)党校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工作融合重要性认识不足。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当前部分党校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了解,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等方面投入资源不足,不能全面发挥党校在传播传统文化中的有效作用。
(二)传统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结合不足。党校教学中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课程建设不完善,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极少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不能找到二者相联系的契合点,教育模式落后,课堂教学刻板枯燥,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三)党校教师传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党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党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党和国家建设对党校教师的文化水平、政治素养提出了全新要求,部分党校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不高,难以与时俱进地解答学员提出的现实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有效发挥党校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党校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社会发展新时期,党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在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的同时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明确领导岗位责任制度,突出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加大课程资金、硬件设施、软件投入力度;加强与媒体、网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拓展传统文化教育领域,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氛围
(二)创新和优化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党校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寻找符合时代价值的观念与之结合,以学员为主体有效创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学员树立传统文化精神理念;开展讲座、展览、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活化教学形式,引导学员结合自身生活实践进行内化和自我学习,进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健全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多角度、全方位评价课程效果,对广大党员开展针对性教育,悉心听取学员反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传统文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拓宽教学渠道培育和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
(三)重视师资培训,全面提升党校教师综合素质。党校要重视教师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引进优秀人才,开展系统性、常规性师资培训整合校内师资,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丰富文化内涵,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新形势下,党校宣传和弘扬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党校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健全和完善教学体系,活化传统文化教学模式,进一下提升党校教师素质,促进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