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挑战与机遇
2020-12-07管清涛
管清涛
(1.长春科技学院 2.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环境收到了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和冲击,高校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们要侧重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充分融合,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向学生们进行知识的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也主要偏向于基本概念和一般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们只能被动地进行接受,对于学习到的知识大多数都不能够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拓展,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学生们不能够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要占据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老师则处于辅助学生们的次要地位。现代社会各种移动终端和智能设备近乎人手必备,高流量和高速度的信息流通,使得学生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各种方式采集到巨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可以将重要关键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存储和记录,层出不穷的便携方式便于学生们获取学习知识和信息,充分降低了学习成本,开拓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研究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开拓学生们的视野[2]。由于巨量的信息数据资源,高校中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执教者们知识范围尤溪县,不能够查阅到全部的教学信息数据,在进行执教的过程中,会出现专业课知识的把握偏差,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们产生一定误导,这也会激发学生们自行在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数据的动力和好奇心,但是学生们在进行数据查阅时,会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以此为借口,进行与课堂活动无关的举动出现,这也是大数据时代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面临的一个严峻危机。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技术问题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着充沛的师资力量,但是能够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的有关素质人才却十分稀少,这一点作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我们能够发现,大数据时代下,对于人才信息技术能力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并不是通过简单地理论学习就能够进行实践操作,这就导致了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出现了技术上的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冲击了高校学生们的思想观念
网络的虚拟成分比较大,也由于其匿名性,很大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和进行信息传播时,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误判,有一部分人甚至恶意传播虚假和负面信息。作为大学生,并没有成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这些学生们在对这些信息和消息进行判断时不能够明确甄别,而且极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和情绪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出现轻生等惨剧的一个关键诱导因素,这些信息会对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严重的干扰,价值观念被扭曲,对社会和国家甚至是家庭失去信心和信任,出现反社会的心理状态,这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非常难以消除的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一)大数据时代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教育过程中的,执教者教授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了决定了进行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在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讲解枯燥的课本知识,导致了大学生们出现了厌烦心理,对这一教育活动产生抵触。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巨量的网络信息中涵盖了各种国内外专业学者和专家的思想精华,众多群众对问题的积极讨论也使一个问题出现了能够的思考点。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提供了优秀的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丰富。并且通过对网络上的真实案例进行了解,能够使高校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再抵触,切实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大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的共鸣。
(二)大数据时代引导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高校学生们的思想观念进行一定培育和纠正,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想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好的贯彻落实,一定要将高校学生们置于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们能够通过随时随地的网络渠道,获取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也丰富了学生们表达自我思想的机会,学生们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方式。这一变化增强了高校学生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程的积极性。
三、面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由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冲击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育理念进行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洪流,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进行适应,积极进行变革和改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很多思想观念都会对其校园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产生关键影响。学生们处于21 世纪,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各不相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化教育,从而才能够够提高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工作人员要针对每一位学生不同的价值挂念、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考量,通过不同的执教方式进行教育,最终才能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取得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日常生活
大学生们获取到的信息数据来源都在日常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有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够为信息数据的采集奠定一定基础。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网络活动进行数据采集和关注,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到学生们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动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专业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调整管理模式和硬件设施
我们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采取的都是较为死板的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要积极的转变思想观念,对所运用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和整合,不但能够充分提高管理效率,也能够最大化的保证数据信息的质量。
高校可以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物力以及人力财力的帮助,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运行和建设提供基础。与此同时,要注意对大数据采集信息数据的规范和使用,依托大数据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但也会带来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高校师生要对这一点进行注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的应用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得焕然一新,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靠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及时抓住机遇,不畏挑战,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为高校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