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漂浮”

2020-12-07王学镇王琪王宪楠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立德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王学镇 王琪 王宪楠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扎根于学生的意识深处的程度还远远不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漂浮”的形态。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来说,课堂教学要首当其冲,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养,创新课堂形式,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意识形态灌输真正地入脑入心入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要有效地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深入有效地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意识形态“漂浮”问题。

一、直面问题,扎实推进思政教学工作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思政为先,必须要确保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为立德树人强责任,为国育才担使命。不能忽视或者轻视意识形态“漂浮”的现象,要认识到意识形态的传播有它自身的规律所在,“漂浮”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能否抓住问题的实际所在,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寻找切实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学生心理培育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引领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将所学所行、所思所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关键环节。

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意识形态“漂浮”的问题,首先要转变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所提出的八个“坚持”,才能够扎实地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正确地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和贯彻问题,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扎根中国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

二、树立新型教学理念,落实新型教学策略

高校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新时代育人新理念,发挥思政课教师特有的引导作用,贯彻好、落实好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要求,在理论创新和教学实践层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选择性继承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拓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新渠道,打造思政课“学习新阵地”。教师在关注自身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提高解决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论”、“唯结果论”,引导学生在接受意识形态灌输的过程中领悟理论,走进理论,运用理论。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真正关心的重大问题,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学习,提高讲课说理水平,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将理论讲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中国“新四史”相结合。思政课不应当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讲授,应当是生动、深入、具体的能够清楚明白的形象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思政课并不“高大上”,而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三、重视思政课重要地位,扎实推进课程做实做好

教育学认为,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高校学生是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的群体。所以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并不是机械化的僵硬说教,也不是和分数无关的副科、课外知识,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到实处,不能让思想政治课变成高校学生的“放松课”“休闲课”,更不能让课堂时间变成学生补作业的时间,也不能成为院校其他活动随意占用的时间。思政理论课要融入大学生的具体实践当中,在校园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风云变化的世界局势之下更要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

四、总结

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积极作为,肩负起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重担,解决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问题,解决思政课教师配置不足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将具体问题解决落到实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由此出发,思想“漂浮”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立德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严以修身”先立德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