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国情怀教育以促进鞍山精神文明建设
2020-12-07张营
张营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21)
一、家国情怀理论综述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2016 年12 月12 日在北京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深情阐述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015 年12 月30 日,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爱家和爱国观念的培育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加强鞍山精神文明建设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意义
家国情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爱家和爱国。爱家侧重两点:注重家教、培育家风。首先要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其次要培育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今天,弘扬家国情怀,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公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注重家庭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家庭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家庭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并在社会上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爱家、爱国理念。教育公民始终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家国情怀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公民家国情怀淡薄,原因主要是:网络文化的冲击、思政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社会氛围的影响等。
加强公民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促进鞍山精神文明建设,营造鞍山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提高公民精神文明水平,促进鞍山精神文明建设,打造鞍山活力城市品牌。
三、鞍山精神文明建设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培育路径
(一)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应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营造爱家爱国的良好社会氛围。热爱家庭不仅体现在对家人的关爱,还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爱国体现在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要对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具有责任担当意识。
(二)鞍山政府定期评选表彰“道德模范”“五好家庭”“慈善企业”等优秀个人和单位,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在社会中践行家国情怀。
(三)聘请道德标兵和楷模进校园、进社区开展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优秀人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四)需要加强思政课家国情怀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发挥教师的额模范引导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染陶冶作用;尤其加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发挥地域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
(五)出台具体法规条例,加强舆论影响,倡导公民遵守公序良俗原则,尊重社会秩序、社会公德作为强制性规范,引导人们进行民事活动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鼓励人们实施善行善举,从而弘扬社会正气。
加强公民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营造鞍山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提高公民精神文明水平,促进鞍山精神文明建设,打造鞍山活力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