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夺冠”到“成为你自己”
——“女排精神”的诞生与发展

2020-12-07韩叮咚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郎平中国女排女排

韩叮咚

中国女排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2020 年国庆档上映的《夺冠》再度掀起了人们对中国女排的讨论和关注,在疫情后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振奋和士气的鼓舞。进入新时代,什么是“女排精神”?它还像从前那样带给人力量吗?现在的中国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围绕“女排精神”的诸多话题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相较之下,封闭了十几年的中国人陡然意识到自身在物质和精神上同外面世界的差距。人们对目标和前途开始变得迷茫,似乎欠缺了一种自信向上的精神力量。此时,中国女排站了出来,用奋勇拼搏、力争上游的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使得迷茫中的人们重拾信心,找到了奋斗的希望。中国女排的“七连胜”,像一个能拨动人们心弦的导火索。中国女排在场上拼尽全力发热、发光,中国人把久违了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热血一瞬间喷发出来。民族的自尊、自强、力争要使中国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理想和希望,在排球赛场酣畅淋漓的扣杀中得以充分体现。

“女排精神”诞生于中国女排第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是以袁伟民为主教练,郎平、张蓉芳等运动员为代表,首夺奥运冠军,并实现女排“五连冠”的时期。1985 年第5 期《当代》杂志中刊登的《中国姑娘》第一次使用“女排精神”一词。随后《人民日报》发出了一系列学习“女排精神”的社论,以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为核心的“女排精神”响彻中华大地。“女排精神”从那时起就成为了一面鼓舞民族精神、振兴中华的的旗帜。时代造就了中国女排,造就了“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还象征着一种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打破权威、勇于挑战的意识。中国人在排球类体育赛事上不占优势,不像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可以发挥以小巧灵活多变为特点的技术特长取胜。反而是欧美运动员,他们体型壮硕,占据了身高和体能的先天优势。加之集体球类项目耗资大,发达国家以国家经济实力作支撑,称霸体坛“三大球”运动。此外,日本在排坛中异军突起,以“东洋魔女”著称的日本女排给中国人以极大的刺激。周恩来在日本女排获得世界冠军后说:“日本人是黄种人,我们中国人也是黄种人。日本人能够做到,我们也应该能够做到”。大松博文应邀来华对中国女排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中,新的训练方法、训练思想和训练作风,锻炼了女排的精神意志,激发了中国女排不服输的精神。

进入21 世纪,经历低谷的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一枚宝贵的金牌。但女排在短暂的中兴之后,成绩又陷入下滑。直到2013 年郎平正式接掌女排主教练,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中国女排重新走上巅峰,终于在2016 年率领朱婷等新一代运动员登上了里约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在巴西主场奏响了中国国歌。

电影《夺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来看“女排精神”的历史变迁。在缺乏科学、现代化的体育训练和管理技术条件的情况下,教练袁伟民笃信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女排队伍憋足了劲儿想要在世界杯的赛场上证明自己,也终于实现了梦想。若干年后,当郎平从当年的“铁榔头”转变成为一名教练员,将科学、现代化、富于职业精神的体育思维和实践方式全面地贯彻到她的执教中时,夺得冠军已不再是排球运动唯一和终极目标,运动员个人的成绩与国家荣誉之间的关系也在最大程度上被淡化。郎平给她的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打排球?”朱婷几经曲折才从自己扣球的怒吼声中找到答案:“成为你自己!”

媒体对“女排精神”集体记忆的构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80 年代的女排,在大众面前的形象是能吃苦、拿命拼。比如郎平被称为“铁榔头”,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中国女排经常以一个“整体”出现,带着较为浓厚的政治化色彩,承担着激励国人积极建设国家的政治角色。而进入21 世纪,尤其是21 世纪初的10 年至20 年间,中国女排的形象更加亲民,也更接地气,注重表现队员的个性特征。运动员除了在球场上奋勇拼搏,生活中也十分活泼可爱。如“小蚂蚁”丁霞、“小苹果”袁心玥、“宝宝”张常宁、“小宇宙”龚翔宇、“给力婷”朱婷等。中国女排形象经历了从“英雄”到“亲民”的转变,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

郎平回顾自己的运动员生涯时说,那个时候太想赢了,这反而是一种内在的脆弱的表现。但是,当她开始拥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包容的心态,特别是在中国崛起的今天,当她回到祖国重掌中国女排帅印时,郎平对于排球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宽广,一时一地的输赢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中国女排的核心精神没有变,但融入了新内涵: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创新精神。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女排精神”也应该更能够根源于一种内在的强大和自信,不再需要刻意外化的表现去加以证明。

在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它代表着一种科学的思想,顽强的意志,爱国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团队协作的信念斗志,将会引领中国女排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继承和发扬“女排精神”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郎平中国女排女排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郎平:不信东风唤不回
郎平 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事件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