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舞蹈编创思维特征

2020-12-07夏爽

魅力中国 2020年46期
关键词:意象舞蹈动作

夏爽

(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人民政府,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就舞蹈艺术领域,舞蹈创编技巧贯穿于整个舞蹈活动中,是范围最大的概念。舞蹈创作思维,是创作者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具有独特意味的时间、空间、意象、情感等创作思维活动方式,它具有明显的特征。

一、时间

中国舞蹈的动律是一种“划圆”的动律,尤其是古典舞,“圆”贯穿其形体运动的始终,讲求“三圆”“两圈”,即“平圆”“立圆”和“8 字圆”“大圈套小圈”。而且,和武术一样,古典舞讲究“子午阴阳,求圆占中”。另外,中国舞蹈的身法原则是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沉先提,欲收先放,逢进必退,逢冲必靠等,而其动态造型又往往是从身体内部完全相反同时却又互相依存的两种"力"中求得和谐。中国舞蹈的辩证思维和划圆动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认定的宇宙的运动规律和运动法则。

在动作的创造中,时间的变化决定着空间的改变,因此,在专业的编舞技法中,要对“动作时间”的运用能力进行专门训练。

二、空间

空间的处理决定动作的幅度、力度,决定身体的运动形态和舞蹈意境的生成。

人们不仅可以在海边以及树林中跳舞,而且可以在阳光下、在旷野里跳舞。但若一个人的舞姿不与海浪的节奏和谐一致,不与树枝摇曳的节奏—致,不与身边的生命及宁静的气息和谐一致,那么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将是虚夸的,因为这些动作与大自然和谐的基调格格不入。这正是舞蹈家特别重视那些能表现生命的力量与健康、高尚、恬静、安详的动作的原因。

三、意象性——“实象”与“虚象”的融合

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从《诗经》《楚辞》《汉赋》魏晋歌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对舞蹈的描绘。而通过文字来描绘的舞蹈美,主要就是人体动态意象美。以唐诗为例,鉴赏书法的有李颀的《赠张旭》,鉴赏绘画的有杜甫的《丹青引》;关于乐诗,方扶南《李长吉歌诗集注》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之至文。”我们也可以说,杜子美“公孙剑器”,李群玉“轻盈绿腰”,白乐天“霓裳羽衣”是描绘舞蹈之至文。试比较:“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子美“公孙剑器”)和“缓如祥烟泛,宛如施龙举”(李群玉“轻盈绿腰”),前两句写的是《剑器》舞,一个“来”字,一个“罢”字,来得迅疾,罢得爽脆,造成急促的节拍,体现出“健舞”的阳刚之美。后两句写的是《绿腰》舞,一个“缓”字,一个“宛”字,缓得轻盈,宛得飘逸,造成悠扬的旋律,体现出“软舞”的阴柔之美。而无论是舞蹈的阳刚之美或阴柔之美,其实都是人体动态意象美——疾捷的雷霆怒收、江海光凝;委婉的祥烟悠泛、游龙盘举……使《剑器》舞那浏漓顿挫的剑势和《绿腰》舞那缓荡轻甩的袖姿形中寓神,态里藏意。

“实象”与“虚象”从来就是有机地统一在舞蹈的整体意象中,而整体意象的营造,必须借助于相应的表现手法。舞蹈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为模拟象形、描述象事和虚拟象征。

(一)模拟象形

模拟象形是通过对对象外在形态的模仿,表现对象的本质内涵。模拟象形手法一般不脱离物象的原有形态,但其模拟亦不是照相似的模拟,而是“变形模拟”、“抽象模拟”,模拟的目的在于表现。例如女子独舞《雀之灵》创作表演者杨丽萍充分挖掘手、腕、臂、肩、胸、腰、髋,特别是手指的细腻表现力,淋漓尽致地渲染、强化了孔雀的特性,使之于逼真中出风采,形似中见神韵。尤其是那引颈昂首的体态、青春勃发的活力,俨然一位美丽、热情的少女在吟唱着一首生命的颂歌。模拟象形的手法在中国舞蹈中运用广泛,并多以花鸟虫鱼等自然题材为主。比如我国魏晋六朝之际风靡的《白旻舞》,有诗云:“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又有诗曰:“琴瑟未调心已悲,任罗胜绮强自持,忍思一年望所思,将转未转恒如凝……长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可以看出,在人体动态对应的自然物象背后,是人的“心象”一人的感伤、激奋、祈愿、欣喜、愤怒等情感状态对应的“物象”。

(二)描述象事

描述象事是运用相当于哑剧性的动作形态对表现对象进行具体人微的刻画和叙述。这种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较小,浅白明确,能够成功调动欣赏者现实生活的经验,易为广大观众所理解。例如女子群舞《喜送粮》,以黎族舞蹈为素材,表现丰收之后黎族姑娘喜送公粮的情景。该作品在黎族舞蹈动律的基础上创造出相应的表现劳动生活的动作,利用这些动态性表演,描述黎家儿女一心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精挑细选,筛了又筛簸了又簸。当稻谷装满车,姑娘们捧起金黄的稻谷,请司机分享她们劳动的成果和愉快。最后,姑娘们簇拥着送粮的汽车,一路欢歌而去。该舞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黎族人民丰收的欢乐和喜送公粮的情景。舞蹈欢快优美,具有浓郁的黎族风格。

描述象事的表现手法在中国舞蹈的创作中比较普遍,用这种手法创作的作品,通常都具有情节性因素,像舞蹈《采蘑菇》也是如此。

(三)虛拟象征

虚拟象征是中国舞蹈常用的手法。如双人舞《小萝卜头》狱卒形象的塑造,其虚与实的处理更为巧妙,狱卒不仅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物存在着,同时又是牢门、铁窗、狱墙以及黑暗势力的象征。

四、情感

舞蹈最重要的作用是表达情感。向上,它可以指向观念、理想、思想、意志,即可达到的道德境界,甚至某种哲学内涵;向下,它当然不是人的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是经过创作者加工或改造了的情感。最主要的是,当它呈现时,还包含着表演者的情感过渡,因此就已经不属于纯粹的模仿了。

所谓“传情达意的交流需要”是指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他人的理解与帮助。人与人之间从初民时代到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始终处在一种相互依存的生态之中。这个学说一方面以递进的方式,栩栩如生且丝丝入扣地指出了舞蹈是在人类感情达至最高潮,语言、诗词、歌唱等其他艺术均无能为力之际应运而生的艺术,同时也言简意赅地道明了舞蹈起源于“传情达意的交流需要”这个观点。如在舞剧《天鹅湖》中,黑天鹅骗到了王子的爱情,一口气做了32 个挥鞭转,以表示自己得逞的狂喜心情。

五、表演手段

舞蹈的动态性、情感性和意象性,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能否为人所知、为人所感,换言之,舞蹈怎样将自己展示给观众,还必须依靠其表演手段。舞蹈的表演手段指利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表演的不同方式和方法,包括运用头、颈、肩、胸、背、腰、脊、胯、臀、手和足等各种身体技法。中国古典舞的外形特点是“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中的展现,强调“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中国舞蹈的表演手段和艺技,主要体现为步、手、身、眼、法五大要领。如“步”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就人体运动而言,手曰“舞”,足曰“蹈”,故常言云“手舞足蹈”。没有“步”,舞蹈就“跳”不起来。

为了创造出被人感知的生动舞蹈形象去充分表现舞蹈内容,舞蹈采用经过提炼、加工、组织、美化,即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语言。这种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由卜身的舞姿和下身的舞步组合而成,它是创造舞蹈的最基本单元,我们的祖先就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说法。如最早的原始舞蹈,大部分动作就是模拟生活的外部形态,通过对飞禽走兽的模仿和对农耕、狩猎等动作的再现,经过艺术的加工、夸张、美化和变形而成。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就有很多源于生活的舞蹈动作,如蒙古族的“剪羊毛”、汉族的“扑蝴蝶”、维吾尔族的“摘葡萄”等等。这类舞蹈动作虽然已经经过人们的精心改造,但仍然能显现其原初的生活形态,因此也被称为具象性舞蹈动作。此外,在舞蹈动作中,还有不少动作仅仅展现人的内心情绪,是一种单纯的情感表达,没有具体的实际内容和生活依据,如表示欢快的快速旋转及红绸飞舞、各种大跳技术和组合等等。

六、结语

在舞蹈创作中,以上几个阶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有的演员是创、编、演一体化,必须经过以上几个过程。而有的演员是经过导演的讲述使自已进入规定情景,并且可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产生二度创造。对演员来讲逐步学会运用舞蹈语言创造人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意象舞蹈动作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意象、形神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