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育人理论思维创新探索
2020-12-07孙佳
孙佳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3)
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核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根本主题,强化物理教学思维模式,是最直接推动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的运用。将物理课堂教学形成整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来研究,物理不易懂,难学已经是一个普遍问题,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开发。以前的物理教学课程,注重知识传授方面,而不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只重教忽视学,将教师作为主导忽略学生这一主体,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精神已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物理课堂教学思维创新的意义
教学过程,指的就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系列课堂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揣摩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等。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学方式也应与日俱进,不断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2]。优化物理教学指的是,教师在一定基础下,用动态观点,根据社会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理论,从而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修改教学过程及方法。既要重视知识的讲授,又需要具备方法指导,培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创新思想和方法。知识面的积累是前提条件,在吸取知识过程中要不断开拓思想观念,精神上、品质上的提升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物理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尽最大程度满足未来社会和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
二、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育人理论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期待值,使学生们处于激发学习动力的状态。通过设定情境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平常处处设问,带着问题学习,有疑问才有思考,思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到其学习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能力,提高兴趣培养。学生普遍缺少思维灵活敏感性,教师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时帮助学生,共同学习答疑,互动式学习一定会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浮力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浮力大小因素有哪些,具体规律,可以举例说明,列举学生熟悉的:木块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钢铁制作而成的几万吨轮船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种种问题,只有学生在思维模式上形成思考习惯,才能衍生出强烈的求知欲。
(二)完善教学方式
在电阻的串联一课里面,让学生们用自己所学知识,自己推导出总电阻等于分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形成正比例。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记忆会更加深刻、理解也较为透彻。吸取各种教学方法的精华所在,广泛构建适合本校学生本班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并进行一一揣摩,分析,不断优化重组,不拘泥于单一的一种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互相协作。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固有的适用范围,不可机械的照搬,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择优选择,要诸法合用,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力量,提升教学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及时有效了解教学方法的最新变化动态,熟知各种教学方法的不同特色,明确其效率,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运动到教学工作当中。
(三)设定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既要学生学习到知识,又要学生锻炼到自主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而,设定的教学过程,需要考虑如何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方面同步提升,创立轻松和谐的氛围,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科学性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相互融合。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思路,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有错误时让学生先自己进行分析,无论好坏都让学生自己去觉知,最大限度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突破的机会,充分调动起学生视觉、听觉等各种直观感受,让知识、能力循序渐进、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四)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实践拓展能力
为让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完课程时,需要给学生消化课程内容的时间,提出几点问题,带着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来回答相应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学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以便达到巩固知识点和强化记忆,提高思维逻辑的目的。
三、结语
传统物理教学,以教材为核心,学生在课堂上知识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个人培养的目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渗透多元化教学模式,尽量从生活中提取,让学生们没有陌生感,能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物理这门学科本就是从生活而来的,只有注重生活方面的探索,才能够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科学改革创新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课堂中互相探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实现物理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