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美文学融入高校教学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2020-12-07李名秋
李名秋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国家对于人才培养重视力度的逐步加大以及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但是英语本质上是一门交际语言,其中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知识,若只单一地学习语言,学生会缺乏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衍生出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英语学习首先需在充分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人文后,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英美文学作品作为承载着当地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会因英美文学而得到提升效果。
一、英美文学融入高校教学的价值点探析
(一)能有效解决学生英语学习的词汇量及阅读兴趣问题
虽然英语总词汇量巨大,甚至可达到百万级的水平[1]。可见学生若想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性价比的学习成果,一味地背诵单词表中的单词是一个不可取的方法,通过在阅读中掌握常用的词汇,也能更好地应对大学英语考级的要求。另外,文学作品相较于英语考试中的阅读题目,更注重言语的运用,在故事情节表达方面,也更加丰富,可供学习的内容也较为多样,学习价值极高。可见,阅读文学作品实则是更具性价比的方式。
(二)可起到促进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
事实上,当前高校在英语教学中所传授的内容,是落后于时代最新发展前沿的。如何应用学术界,文学界更常用的词语,更专业的话术来提升自身的英文运用能力,更能在侧面上起到提升学生英文论文写作水平的作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生考级,更应是将英语技能运用在口语交流上、学术交流上,背诵经典名句片段是可取的选择,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后,独立撰写观后感、读书笔记,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见解予以呈现,以赏析的角度,评论作品。这类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一言堂形式,可极大地提升学生英语利用水平,起到推进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
二、英美文学融入高校的现实意义分析
从表面上分析,学习英美文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词汇及长难句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中体会到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极具文学体验感的阅读感受。但若以多重视角来看,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也是极其丰富的,可详细归纳为以下内容:
(一)有利于学生构建全球化视野与审视问题的理性观念: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生可接收到来自网络的更多信息,其中以图片类、视频类泛娱乐资料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忽略的对语言文学的学习。若教师能开辟文章单句赏析类视频,则能在一定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多媒体为途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激发后,在一定范围内,深入推广英美文学作品阅读则有着极高的可行性。
(二)可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精炼化水平。当前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名著均为受到世界广泛认可的文章,世界语言大师所撰写的内容,在语言的精炼程度上,故事情节概括的全面性上,是值得学生深入学习并记忆的,精准的语言知识储备,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加融入到作者所塑造的文学世界,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本质上体味英语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三)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益处:通过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可将其概括为以人为本,讲求个人自由、个人奋斗、个人才干、社会平等、民主和民权。上述内容与东方价值观所倡导的奉献精神、道德观念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而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则能扩宽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包容性态度,也能让学生以多样化视角审判未来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另外,文学作品中着重笔墨描写的人物,更像西方社会的缩影,所发生的事件,更像真是社会的写照。在知名作家笔下,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向学生传达出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一个个故事情节的体验,学生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向见解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
三、英美文学作品进课堂的有效实践方式
(一)可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融入课堂设计中去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参与度,则成为了制约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在教学中以英美文学作品为工具,巧妙地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从本质上提升其教学参与水平。例如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于课前,指派一名学生,选取某一部英文作品,或电影向其余学生介绍其中的精彩部分,全英文展现,在向学生介绍后,提出文章相关的问题。这一过程实际用时不长,但却足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借助互联网搜集有价值资源的能力。通过这类课下指派任务的方式,能够避免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能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生动性,内容延伸性。教师在学生提问完相关问题后,找寻其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5]。通过多应用辩论、设问、学生见解分享这类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目的性特征表现,在深刻理解作品传达主旨的同时,也能加深对英语语言文字的印象,是一对多教学中最具性价比的知识传授手段之一。
(二)优选书目供学生阅读培养其英语语言运用多维度能力
在新媒体文学的冲击下,学生渐渐忽视了对经典名著的阅读需求,表现出在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书目时,往往不知所措。笔者在基于提升学生掌握词汇量、扩大多元化文化内容体系后,特择取了如下篇目供学生学习:1.《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2.《Animal Farm》(动物庄园);3.《Gone with the Wind》(飘)、4.《The Three Musketeers》(三个火枪手);5.《Jane Eyre》简·爱等。上述书目国内诸多文学大家如钱钟书等均鼎力推荐,作品在文笔表达上,有锋芒又有光芒,举的例子都极其巧妙,每次阅读都能获得全新的体验,在故事情节描述上,跌宕起伏,精彩至极,不仅扣人心弦,还能在阅读后获得不一样的见解,且每位学生的观点均不相同。多样化的见解正是开展课堂辩论的绝佳论点取材点。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作品后,开展学术沙龙互相交流见解。随着当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在大屏上播放英文原版电影,将具备学习价值的视听资源予以上传,为英语教学课堂的延伸提供高价值素材。在观看后,举办课内外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既往已学知识得以持续延伸,例如以举办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剧排练,英语演讲大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课中课外同步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要认识到英语在推进世界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导向,了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向,有针对性、重点性地把握教学的侧重点。同时也不忘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视角,以英美文学作品为载体,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文学价值,让学生学到更多有助于自身英语技能提升的多维度能力,将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尽显,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