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策略
2020-12-07赵相菊
赵相菊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一小学,吉林 四平 136500)
一、前言
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接收数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应用到计算和解答问题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体系,不仅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及扩宽学生思考空间,同时更能利用发散式的数学思维去解答和思考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传授思维上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理科性的思维。
二、数学思维的概括
(一)凭借“生活化”直观构造数学模式
对于枯燥闭塞的数学理论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化的教具加以辅助,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运用数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直观式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联系和想象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对数学进行感知,从模型、实践操作、言语的直观中理解数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加以熟练的运用,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推导和逻辑思维。把数学思维赋予生活化和实际应用化,为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
(二)“温故知新”打牢数学思维根基
教师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先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对于新接触的数学知识在已有接收的数学知识顺应下来。因为数学知识在内部之间是有联系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小学生在接收新知识时由于年龄较小,在教师讲授的时候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接收更加困难,使学生对于数学更加不自信,从而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承上启下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复习一遍,让学生能从已学过的知识向即将要接收的新知识顺承过渡,测验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在接收新知识时更加容易理解,提高教师在数学课堂对数学新知识讲授的有效率。从对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中锻炼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的能力,建立起成体系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以致用”发挥数学思维优势
第一,建立起严谨成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着自己成体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和感知世界时能够认识到世界多样多元性。经过不断地解答数学上所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让学生逐渐的形成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数学逻辑思维,第二,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与人交往和行事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缜密的思维逻辑可以使学生在遇到偶发事件时保持镇定,迅速回应,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条不紊地去解决问题。第三,数学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巧妙地把数学知识结合在现实生活中,重视数学思维在生活中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
(四)“勤于思考”传授数学思维技巧
在教授数学知识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学生本身就对数学这一复杂的学科知识比就陌生,同时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向明确的解题和思考的方式。有时可能只注重最终的解题结果,而忽视了解题的过程,甚至不去思考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知识,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数学知识讲解的时候,不止要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解题。当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让学生能有自己思考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提升数学思维的能力。比如,从低年级起,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逻辑、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反向提问、讲授数学知识时,让学生不单单只会听,还要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就所学到的知识,去延伸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除了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数学思维外,还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比、评估、高度归纳、寻找规律,学会归纳总结,提升使学生在做题时的效率速度,增加学生分析理解的能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学思维的影响
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质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全一致,使得每个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接收也存在差距,有些先天智力就比较优越的学生,就能对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很好的吸收,理解并在生活中加以合理的利用。但有些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知识理解上就比较困难,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转化新接收的数学知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节省学习数学的时间,对其他学科也可以投入相应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四、结论
由上述可知,在小学生思维尚未成熟的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直观式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发散式思维,去解决在数学上遇到的问题,建立起体系化的数学思维模式。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多元化、全面地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熟练地掌握数学思维后,可以提升学生在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把数学思维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