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专院校学生特点及学生管理工作
2020-12-07朴志远
朴志远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2
一、分析当代大专院校学生特点
(一)基础弱,学习能力差
当下我国高考录取主要以分数为录取硬性标杆,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大专院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及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很多大专学生除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外,存在严重的偏科情况,对于更为深层次的知识点问题大专学生不能依靠自身能力独立解决。除此之外,大专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在进入大专校园后,无法在自主学习氛围内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也很难集中精力,对于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不能主动求解。
(二)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大
大专生在高中阶段就属于年级成绩中层或下层群体,除不被授课教师和学校重视外,还会经常因为学习成绩等因素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长期下去,很多学生对自身失去信心,甚至因自信不足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例如学生进入大专院校会感觉与本科院校的同学存在巨大差距,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对未来就业也会失去信心。
(三)集体观念差
大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这些学生在学习、学校及社团活动、日常生活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活动或集体项目中表现出个体痕迹很重,大局观念非常差。
二、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综合上述特点,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大专院校应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以此为学生培养工作提供助力。
(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考虑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大的特点,大专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融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切实围绕学生的思维特定、基本情况及心理需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及辅导工作。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被认可的,逐渐建立自信,愿意去尝试,想要为自身的进步努力,进而实现能力与品格的双重塑造。
(二)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体系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下,大专院校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以高效的手段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就当下的生源条件,这一目标的实现非常困难,故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所有部门串联,全校通力配合、共同努力实现。
(三)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当前新生代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大专院校培养学生不仅是要培养其技术能力,还要健全学生心理,使其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因为一些小事或者压力就崩溃。大专院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及心理讲座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抗压能力,在遇到重压时能够自我调节。此外,辅导员也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四)鼓励社团活动
高校的社团组织是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参与的活动组织,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时,与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合作,彼此影响,相互成就,不但可以养成自觉遵守社团纪律的习惯,这对于综合能力的养成也有促进意义。学校应鼓励社团活动,帮助社团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社团的优势,选择与自身情况相适合的社团群体,从而实现社团活动的目的。为提高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教师应给予指导,规范活动内容。
(五)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大专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是授予者的综合能力过硬。因此,作为学生管理人员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目标,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能力。首先,大专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这样在与学生沟通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也可以很快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姿态拉近双方距离,实现无碍沟通。其次,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学、逻辑学能力,在与学生接触时可以通过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推断出问题所在,进而更好更快的为学生解决问题与服务。
三、结语
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通过对教学的辅助,培养出技能过硬,素质过关的优秀人才,不仅为社会输出做出贡献,也让学生掌握生存之本。在具体实践中,大专院校应充分总结学生的普遍特征,从社会需求出发,不断实践完善学生管理方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