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互补、多方合作”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12-07赵肖
赵 肖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 大连 116100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差异,正确处理好差异。
一、主要目标
(一)依托企业资源,形成“多方合作”。开展“课赛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主动。”通过“校企、生生、师生、组间”等多方合作模式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并且在课堂中加入了企业文化、工作流程、企业评价与工程项目等,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二)依托省、市、校科研平台,积极进行科研改革。利用改革来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将“异质互补、多方合作”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极大地加快实践的推进步伐,并且提升专业的教科研水平。
(三)依托“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将“异质互补、多方合作”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推广与宣传,并进行合作再研究。使新型教学模式可以真正的全方位实施,提升专业在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中的影响力。
二、工作过程(实施过程)
(一)搭建“校企合作、课赛结合”新载体
任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都需要搭建一个载体,而“校企合作、课赛结合”正是一个切入点。作为设计类专业,教学要本着“课程开发行业化、教学内容岗位化、学习环境工作化、实践环境社会化”的原则。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赛结合”,将企业项目、企业专家、企业考核、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真正的对接企业,学生能真实的进行项目实施,给在校学生提供接触企业与社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异质互补、多方合作”课堂
为了使“异质互补、多方合作”新型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促进人才培养的实际作用,除了具备相应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要定位课堂形式,合理化课堂组织,真正的将“异质互补、多方合作”全面实施。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解放学生、唤醒学习、激励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能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也就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围绕着“异质互补、多方合作”的大前提,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学生依据企业团队合作的运行机制并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层次、成绩和平时表现等方面,利用“异质互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来体验不同的企业岗位,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领,有续的分配任务,他们可以是“老师”“设计师”“助理”“业务员”“绘图员”,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讲解、纠错、争辩、表演,有机会展示自己。做到课堂无差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大赛方案制作更加贴近企业、业主、社会的需求。
再通过“生生合作”、“组间合作”、“校企合作”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合作与竞争两大意识,这与企业所强调的团队合作精神不谋而合。再由任课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双导师”授课,从而配合、指导、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形成了新型课堂的教学模式。
这一实施过程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提高。
(三)推广创新教学模式成果
为了使“异质互补、多方合作”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真正得到全面推广与实施,艺术系采用了多种推广方式。首先,在校内进行了跨专业试点实验,积极的推动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实施。其次,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在辽宁省内及全国多所高职院校进行宣传与推广,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改进。
三、体会与思考
我们在改善新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对这种相对“活”的课堂要如何有效地监控;如何做到“实质合作”而非“得形式轻内容”;如何更加充分地调动具有不同性格、能力学生在同一问题上的积极性等。这些都是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科学、系统研究和跟踪完善的部分。通过解决在研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使“异质互补、多方合作”新型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相融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