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2020-12-07康竞丹
康竞丹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白银 730900
油画作为一种舶来品关于其自身属性导致其牵涉的问题比其他画种更多,要使这种艺术舶来品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就是在原有西洋风格的基础之上,使其更具我国民族特色。当然,这不仅需要相关创作人员不断在生活中进行学习、思考,这其中也包括对相关民族艺术的传统进行学习,同时还应加强对西洋油画传统的研究以及在油画基础造型方面的锻炼,以此确保中国油画这门独有艺术形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绘画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是文化现象的一种载体,同时绘画艺术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以及发展是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发展土壤。油画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审美习惯。无论是西洋油画还是传统的中国画都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以及人类认知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油画进入中国发展首先需要融入中国的社会环境中来,融入到中国的人文历史以及文化精神中来。在发展过程中应秉承求同存异、各取所长的原则来发展油画。中西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其中也不乏具有的共同点,毕竟追求艺术、追求美好是人类所共通的艺术情怀。应该将这两点充分融合起来,将这两种绘画的风格叠加起来做到取长补短,而并非是此消彼长的抵消关系。油画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以后,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接纳,再到思考以及今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油画在市场中有些失去了方向感,由于自身目的不明确,从而偏重于迎合西方审美,将中国的一些文化特色当作符号,将东方西方绘画艺术进行融合,从而使当地中国油画从总体上来讲缺乏一定的归属感。同时,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讲,让艺术还原其本来的艺术特征,让其得天独厚的艺术空间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这也是当下多元化格局中中国油画的一种艺术精神,这在于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素养的自觉性,也就是说在于中国油画家的艺术自觉性。
二、中国油画良性发展的可行之策
(一)驾驭艺术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创作方法并自觉追求艺术价值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现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如何面对中国的油画现状呢,首先应注意驾驭艺术自身的特点,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艺术的内涵与真谛,这样才可以创作出更具艺术魅力的永恒制作。冯远在《前进中的新时代展览》一文中提及,对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文化内涵和绘画技法的完美融合,并将其融合后的结果展现于世人面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油画与广大民众的眼光很难产生共鸣了,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现如今我国呈现出艺术教育培养方式的特点只在于对绘画的技巧进行培养,却忽视了创作的内涵,但这一个培养内涵的环节正是创作油画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这就导致了青年艺术家对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缺乏认知性[1]。同时,当今油画还存在画面过大内容过于空洞的问题,这样的作品在文化价值以及精神内涵方面是有一定欠缺的,画面上深层次的美感相对欠缺,其中不难看出浮躁与焦虑对画面的充斥。从上面的几点分析中不难看出油画艺术家与相关油画作品的出现是存在必然关系的,一个好的艺术家必然可以创作出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同时也需要一个好的油画家进行创作。因此,驾驭艺术自身特点,去寻找最佳的创作方法并自觉追求艺术的最高价值是当前油画创作人员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初学者可以多多欣赏著名美术学者颜文樑的作品,比如《厨房》、《雪后初晴》、《秋》等作品,在创作的初期并不一定要对其作品进行临摹,但仍旧可以对其作品进行反复观看、推敲,并结合生活实际去领会理解该作品的内涵,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跟文学创作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是相通的。
(二)深挖创作题材内涵,少一些技巧多一些真情,注重真实感代入
在进行油画创作的时候,有一部分画家对作品的选题缺乏一定的主题,这样对画家要反应的生活内涵以及生活感知缺乏深度,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品的风格以及精神风貌。中国油画作品出现重视绘画技巧缺乏对作品深度内涵的把握并非偶然现象,这值得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毕竟这种审美观点的影响之下,成就出来的也只是工匠,而绝非艺术家。比如有些表现秋日草木的油画作品,作者只注重在色彩方面对其进行过分渲染,整幅画在绘制出来后只着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比如深黄、浅黄、明黄、土黄等,但在艺术感染力方面却有一定的缺乏,完全没有体现出金秋十月那种硕果累累以及深沉静谧的厚实感,整幅画显得过于肤浅缺乏内涵[2]。这就是作者没有注意深度去观察秋日的景色,只是泛泛的画出了秋日树叶以及落叶的色彩,这种创作内涵的欠缺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提升的,这需要作者在作画前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并进行深度思考,要知道一幅优秀的作品首先必须是作者对其进行深入观察,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才可以充分表现出一幅油画的内涵。毕竟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可以替代文字表现出当时的氛围,同时也可以欣赏作品的人展开无限的联想空间。比如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这幅油画长4 米,宽2.3 米,该画描绘了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场面气势恢宏,充满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普通百姓可以从这幅油画中感觉到当天热烈恢弘的场面,这样一幅作品就是在今天看来也会让人心潮澎湃。这就是作品的魅力,并且这种魅力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影响其丝毫的艺术价值,反而只会历久弥坚。而这幅作品的成功就在于该画作者董希文对这个场景的深度热爱,以及其深度挖掘各种历史资料、文献等,诸多的准备工作加上一腔热忱,才成就了这一幅完美的作品。这幅作品是被制定不允许带到国外的为数不多的几幅作品之一。同时这一作品也完美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册的全新篇章。
(三)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对社会要有人文关怀,加强其社会使命感
由于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快,社会存在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过快的社会以及经济发展导致现代人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同时人们也背负着养家活口的压力,而这种紧张的情绪也涉及到艺术领域,导致为了尽快出作品,使各别绘画创作者的作品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不仅缺乏明确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同时也缺乏艺术追求与价值尺度。有少数绘画作品创作者为了尽快成名,为了谋求利益随波逐流的去创作一些符合当下市场潮流的所谓的绘画作品,这部分人完全不从艺术的层面对作品进行创作,创作手法受限于固定化的模式,讲究创作的套路化,这严重违背了艺术的主旨,提升人们精神内涵,帮助人民寻找精神家园的艺术活动。在这种创作背景下,近些年来没有优秀油画作品的问世也就不足为奇了[3]。一幅精致优秀油画作品的产生要求的是绘画创作者的艺术素养与个人素养的双重提高。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远远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系列访谈中谈到:“一个好的画家,他绝不仅仅只会作画,他对人类对社会必须要有很强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使命感,在这一前提之下,才能保证其作品的经典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油画的创作方面,仍旧保持结合中国国情以及社会人文感受,不断完善这个舶来品的艺术价值。充分将东方和西方的艺术观念进行有机融合,在创作过程中求大同而存小异,毕竟艺术的人文情怀在全人类面前都是相通的。应充分结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将这件在我国已经具有四百余年历史的艺术舶来品发挥出其更大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