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综述
2020-12-07林芳
林芳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研究背景
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明确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第六大块整篇论述“着力提升质量,扎实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2019年公布的《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第23条提到“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十九大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实现升档换级,坚持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统一的发展理念,各项工作都在围绕内涵建设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已进入新时代。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各高校亟需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
二、研究综述
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近来,专家学者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1981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2002年达到最热,成果论文共有488篇,至今共有6160篇相关论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进程中,大量优秀文献源自于王志坚、赵永吉、高军、丁三青等学者,他们推动并引领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与发展。比较经典的论文有姜继红2002年在《高等教育研究》发表《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引量268次,郑永庭2017年在《思想理论教育》发表的“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被引量67次,张永强在《山西大学》发表的《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第二,2019年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通过百度学术平台大数据搜索显示,2019年6个月以来发表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论文共6篇,分别是秦海波在《知识经济》2019年第2期发表的《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马崇坤在《产业科技与论坛》2019年第2期发表的《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张媛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发表的《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贾敏在《职业》2019年第3期发表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其中没有发现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研究成果。
第三,关于内涵式发展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平台以“内涵式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共有19篇文章,如《面向内涵式发展的高校学生工作策略探寻》《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重新定位》等。以上19篇文章全都是以高校的角度从实践探索、现状分析、工作策略、逻辑思路等方面开展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成果没有。
综述发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不菲,研究时间区间大多在2009年-2013年,这段时间成果较多,影响较大,自2013年以来研究趋势有所淡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相比,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成果太少。因此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
三、研究意义
1.我国高职院校独特的发展历史、独特的校园文化、独特的学情校情,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截止教育部2019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860.21万人,中职、高职教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点,把握新内涵、构建新模式、落实新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能较大程度上改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扭转教育观念,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日常管理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保障。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