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疏散练习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的价值及方法分析
2020-12-07张桂兰
张桂兰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幼儿园,重庆 402274)
前言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成效事关幼儿的安全性和社会的稳定性,在农村地区幼儿园中,其安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并且农村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多,为有效应对危险情况的发生,则应当制定紧急预案,保障应急疏散秩序良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在危险事故中的安全性。
一、应急疏散练习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的价值
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对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价值。应急疏散练习作为安全教育中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习应对危险事件的处理方式。但是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由于幼儿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很难冷静的应对和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幼儿园及教师应当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从而有序安排幼儿疏散,充分保障全体幼儿的安全。而这一过程,对农村幼儿园来说,是对其险情处理能力、教师管理能力的考验,必须要通过有序高效的疏散方案,以此提高安全认知水平及合理撤离疏散管理水平,促使农村幼儿园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因此应急疏散练习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1]。
二、应急疏散练习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的开展方法
(一)做好准备工作
在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中,练习应急疏散应当先做好准备工作,即从三个细节方面入手。首先是在正式演练之前,建立应急疏散小组,目的是为协助教师在疏散幼儿过程中处理突发问题,保障幼儿有序撤离和疏散。在挑选应急小组成员时,应注重以男性教师为主要力量,从而更好地保障幼儿和其他教师的安全,避免发生跌倒、踩踏等事件,提高应急演练的实际作用;其次是合理准备道具,模拟各种应急疏散场景。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突发危险情况主要是火灾,其危险隐患较多且不易察觉。为有效应对火灾,在具体演练过程中,可以将火盆作为模拟的火源。同时还要准备水桶、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在演练开展之前,教师要向幼儿分发湿毛巾,指导正确逃生疏散技巧,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烟雾进入呼吸道;最后农村幼儿园在开展疏散练习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撤离疏散路线,根据教学楼或者教室的分布格局、与操场等空地的距离等,规划编排不同班级的疏散路线,并在科学的撤离时间内,保障全部幼儿和教师能够有序疏散,确定最优路线,以实现安全有序撤离危险点[2]。
(二)演练应急疏散控制
在演练开始后,还需对疏散的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规避幼儿出现恐慌等情绪,从而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件。因此教师应事先告知幼儿要服从应急疏散演练安排,引导幼儿听从指令,不得私自乱跑,避免造成危险。比如在地震应急疏散练习中,教师在演练开始时,指导幼儿开展安全防护和求生技能,如利用书包护住头部并蹲在桌子底下,然后等待下一步指令。再比如在火灾应急疏散练习中,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序从门口进行撤离,按照事先规划的最优路线,有序疏导幼儿。如果在疏散过程中,有幼儿发生摔倒,负责教师及应急小组要立即引导幼儿从摔倒幼儿的两侧进行疏散,避免发生踩踏,并对摔倒幼儿进行检查。待幼儿疏散到操场等空地时,教师要及时清点班级人数,在人数清点完成并确认无误后,可以提供医疗救助等,然后应急小组要对着现场进行灭火,并向幼儿讲解火灾逃生知识,从而实现幼儿的合理疏散撤离,保障应急疏散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明确各单位职责
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为确保安全教育和应急疏散练习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合理调度和分配人员,并明确各自职责,从而有效保障演练方案的有效性,因此幼儿园首先要确定应急疏散小组成员的职责,即在正式练习之前,在教室前后或教学楼内张贴疏散撤离指示标识,并在园内的醒目位置上张贴疏散路线地图。在开展应急疏散练习活动时,应急小组要在各个楼梯口中进行把守,避免幼儿摔倒而造成拥挤踩踏事件。在火灾应急疏散练习中,还应当配合消防部分进行灭火、采取救助活动等。
其次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管理工作,及时清点班内幼儿人数,让幼儿服从疏散安排,并引导幼儿保持冷静的头脑,听从撤离指挥,提高疏散效率。
最后救助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要在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或者教师开展防护工作,对受伤幼儿进行应急救助。并且要根据具体险情,抢救重要的文件档案,以防止重要文件资料丢失。另外后勤保障小组及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疏散前的安全指导,在疏散过程中维持秩序,保障撤离合理安全。在幼儿疏散到安全区域后,发放饮用水,并协助救助人员进行有无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统计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不容忽视,通过科学有序的应急疏散练习有利于幼儿园教师合理安排应急疏散工作,有效引导幼儿开展突发险情的撤离工作,充分保障幼儿园的稳定安全,提高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平安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