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2020-12-07吴艳霞
吴艳霞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一小,贵州 毕节 551700)
一、合理分布小组成员,激活学生合作兴趣
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全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强调: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必须以科学、合理、恰当的小组成员组合为基础,以确保不同学生能够被均衡分配至不同小组,相互学习、协作交流、共同提高。尤其对于一些常规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落实,教师更应该本着关注整体、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原则,灵活划分小组、设计小组活动。首先,在小组成员组合时,教师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量把不同语文认知现状的学生均衡分布至不同小组,切忌让优生处于同一小组、学困生处于同一小组,以避免由于小组分布的不均衡而制约合作学习目标达成。其次,将教师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既充分尊重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给予学生更加充分、深入的合作机会,以确保小组合作在动态和静态双重学习模式下灵活切换,为彰显教学效能而奠定基础。最后,要加强对不同小组之间合作过程的关注,合作效率的评价,对表现积极、收效丰硕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赞许,切实调动其合作参与的积极性;对参与消极、收效甚微的小组给予指正和引导,以督促其参与即时改进。通过对小组成员的科学组合,合作模式的灵活切换,过程结果的多元评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会取得更大实效和更好发展。而且,随着小学合作学习策略的深度应用与充分践行,学生投身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得到切实激活与充分调动。
二、科学设计合作活动,培育学生合作意识
由于处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内容的认识、理解有着差异性与区别性,使得小组合作活动作用的发挥便显得尤为关键。同时,为了确保教学目标得以高效达成,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并让小组合作切实服务于学生发展,切忌活动开展与教学实际相互脱节,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必须做到难易适中,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和实践,且尽量结合生活实践,以促使小组合作由课堂向生活顺利过渡,由知识向能力全面衍射,使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切实增强其合作意识。
例如,在将相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以以小组之间的问题研讨为指引,适时设问:廉颇对蔺相如出言不逊,蔺相如是否应该原谅他?原谅他的原因是什么?在具体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充分融合至小组交流、研讨、探究、互动之中,并通过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认识交融,达到更好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目的。
三、充分优化合作生态,塑造学生合作素养
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普遍对于语文学习有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和教学时,必须以宽松、欢悦、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基础,在良好合作氛围的作用下,学生合作的意识、潜能、需要才能得到切实调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合作氛围的营造,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萌生出合作的迫切意愿和强烈需求。同时,对于各小组组员之间的思想分歧、认识差异给予高度关注,将其作为下一个合作任务的起点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拓宽教学路径,激活学生兴趣,增强合作效能,让学生在欢悦、和谐、鲜活的小组合作学习生态内更好展示自身学习收获。
四、结束语
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应用至小学语文教学,既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增强,又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和塑造。因此,教师在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的考量和兼顾,并针对教学需要、学生特性,科学分布小组成员、灵活分配合作任务、不断优化教学指导、切实变革教学路径,让学生在积极合作、交流互动、分享研讨中不断增强其语文能力,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学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