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2020-12-07韦菊兰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韦菊兰

(广西荔浦市荔城镇寨脚小学,广西 桂林 546600)

在新课改和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中,让教师明白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开展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体系,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所具有的不一样的学习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相关的一些措施。针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语文这门课程和学习的认知都很缺乏,并且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每位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具体方法和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分层次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针对于这些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能有一个适当的调整,这种学习方法是完全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且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整体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本文是笔者针对于小学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合理分组

众所周知,每个人针对于学习知识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了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好,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好,也就是所谓的偏科。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女生比男生的理解程度相对较高一些。即使老师可能会安排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互相帮助,这样也可能会导致成绩好的同学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足。因此老师可以建立一种学习活动,将相对来说具有一样学习能力的同学分成一个组,这样让他们在有必要时尽情地讨论、大胆的发言,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促进和提高,同时,她他们自身的学习效率也能有一定的提高,最终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目标。例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四个人为一组,但前提是他们得学习能力差异不大,在学习《落花生》这节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提出问题“父亲想要我们学习花生怎样的品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必须要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起来分享小组成果。通过这样有效的分组教学手段,既锻炼了学生表达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探讨问题时互相促进,养成合作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发展。

二、针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分层次教学方案

针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程度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在由于有的学生具有理性的思维,更喜欢理科多一点,还有的学生爱好偏向于喜欢阅读和写文章,并且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般这样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这是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度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为他们设定好符合他们特点的学习方案,进行分层次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此的理解比较浅显,所以说学生对于掌握这篇课文能力具有一定差异性。所以在老师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在日常中表现激励比较强的学生,还应该考虑到平常背书比较慢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掌握比较快的学生来说,不但让他们学会背诵这首文言文,还应该让他们自主去理解课文的含义。而对于掌握比较慢的学生来说,背诵好这篇文章就可以了。

三、划分学生层次教学要具有科学性

如果老师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分层次进行教学,那么老师首先要了解每位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可以为他们布置不同层次的语文任务,这样有些学生不但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务,还可以额外获得其他的知识,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策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逐渐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就要为他们找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要具有合理性地去为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他们设立一个分层次、并且具有科学性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地充实自己、拓展自己。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打造一个高效的、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把语文知识掌握好。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去激发每个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