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2020-12-07曾联平
曾联平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西田小学,江西 抚州 344101)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且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取向。所以,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教学任务发生了变化,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转变。除了要让学生会学习、会生存、会合作、会做人外,还需要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并让学生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文章深层次分析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其意义十分重大,老师要加强对情感教学开展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概述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内涵
情感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层面是指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狭义层面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交流过程。小学语文课程中所运用的情感教学,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特定情感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对课文的感知和体会中,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情感,使预设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点
第一,情感性特点。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在实施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情感传递和表达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深入课文去体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审美性特点。情感性的教学过程中,会伴随着美的因素,不仅能将情感教学的作用落实于实处,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积极表达,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第三,形象性特点。将形象性教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能简化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课文中的角色,对其意境进行感知,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三)情感教学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老师对情感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仅将之当做一种教学口号,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出其情感性,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二,情感教学方法单一。情感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将各种有情感性的方式引入教学中,但由于很多老师仅习惯用语言渲染情感,使其情感体验效果不明显。第三,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情感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启发、引导必不可少,但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过于放手让学生情感体验,使情感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情景模式,创设教学意境
情景教学的情绪色彩浓厚,具有激趣、情感体验的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有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情境模式引入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创设情景式,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进入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中学习,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的意境进行感受。还可以利用实物展现课文内容,如在学习《一面五星红旗》课文时,老师便可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制作、绘画一面五星红旗,让学生对其体验及感受,这样也可以对课文的意境进行感受。
(二)以情感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
要想真正实施情感教学,将情感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老师对课文进行精心选择。下面将以《金色鱼钩》这一篇朴实无华、真实情感特点的课文为例子分析。首先,感知情感。课文中所描写的鱼钩极其的普通,但它却给予了战士新生命,可以引导学生将鱼钩和老班长对比,对其精神和品质进行感知。其次,体会感情。让学生对课文中关于老班长神态、动作、外貌等相关描述进行探寻,在对其总结的过程中,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进行感知,对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感知;再次,抒发情感。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并解答提出相关问题后,让学生发自内心感受老班长的伟大,并让学生用自己想到的词语、句子抒情。此环节其实就是学生的情感升华环节,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把握。由此可见,以情感为主线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还能让学生真正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能将情感教学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发挥出来,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法的运用,是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老师要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内涵、特点及问题进行把握,并对情感体验策略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情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