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12-07李小爱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李小爱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八中学,贵州 遵义 564600)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教科书信息量大、教师教学节奏快、自身理解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教材内容,影响学习效率和历史考试成绩。在这一阶段,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建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虽然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但对高效课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基于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与实际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构建的高效课堂有一定的目标,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过于形式化和理想化。

(二)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事实上,受现行教育体制因素和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教师和家长仍然认为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理念下,一些历史教师不敢轻易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因为与传统的叙事式教学方法相比,高效课堂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叙事教学能使学生了解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提高考试成绩。教师在建设高效课堂时,会担心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对自己的教学决策提出质疑,有可能放弃建设高效课堂。

(三)尽管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构建了一个高效的课堂,但历史教学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对历史教学或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或消极情绪。学生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导致高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进行对比分析,发展思维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有一定相似之处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的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可以将“夏、商、西周的兴亡”和“伐无道,诛暴秦”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到夏朝的建立以及秦朝的大一统分别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商业、农业等方面进行对比,了解了秦朝灭亡是由于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朝统治者过于残暴,徭役繁重,赋税过重,导致老百姓苦不堪言,只能揭竿而起。夏、商、周的灭亡也是由于统治者过于残暴,人们只能奋起反抗,推翻统治,与秦朝的灭亡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学生通过对比,能够加强对秦与夏、商、西周等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等的了解,从而能够整体了解历史,并学会归纳历史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创建表格,将夏、商、周、秦的更替情况、更替顺序及原因等进行对比,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二)创设主题探究,搜集历史史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探究性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收集史料,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学会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例如,在《灿烂的青铜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在网上收集夏、商、西周青铜器发展的相关文献,了解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和概念。结合司母吾大方鼎、泗阳方尊、青铜面具等文物,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和精湛的工艺,实现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收集史料和全面了解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学习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历史教师认为教师应该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因此要塑造更权威的形象,这样的观念会导致历史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初中历史教师需要转变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真诚沟通,平等对待学生,不再高人一等,而是把学生作为平等独立的个体,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生的真实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后续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和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学会自己思考、总结和总结,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融入信息技术,从而给整个历史课堂注入生机。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于部分晦涩难懂的语句或者过于抽象的历史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也无法加强认识。如在《戊戌变法》的教学中,这一部分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初中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提前制作19世纪末的政治局面图,让学生对中华民族所处的危机局面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国通史》中的《百日维新》以及《回望梁启超》等纪录片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戊戌六君子的事迹以及他们的爱国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将戊戌变法的因果关系以及演变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并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