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策略分析
2020-12-07刘文竹
刘文竹
(铜仁市卜口小学,贵州 铜仁 554304)
前言
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美术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美术能够引导其感知生活的美、人性的美,从而为提高其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明确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科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与优化,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文便是笔者对于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策略的探究与分析:
一、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不管是美术还是其他课程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够尽量避免教学偏差,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美术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想象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对学生思维上的束缚,肯定学生的想法以及不同意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拓展力,鼓励学生主动结合个人的学习经验和爱好进行主动创作,让学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教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给予学生方向上的肯定和指引,只要学生不出现方向偏差,教师都需要提出公开表扬,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避免师生隔阂,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从而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二、培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搜集多种美术素材供小学生创作和学习,让学生的兴趣成为最好的动力,以驱动自主探索和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摆放一些雕塑、油画类的美术作品来供学生欣赏,并且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观看,亲手触摸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这类美术作品的兴趣。这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还可以在班级内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美术氛围。另外,教师为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平时着重讲解一些关于美术作品的故事,学生受此吸引也会主动加入进美术课堂中,提高自身的美术学习能力。
三、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手段
受经济发展及即使革新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更新,新媒体、互联网等设备的应用也为美术课堂增添了活力。因此,小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直观感受及体会。例如,在进行美术鉴赏“直线、曲线的魅力”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前将直线、曲线以视频的形式组合播放,这比起语言来讲对于小学生更有说服力。并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并不能欣赏到,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搜索,来为学生进行预览和展示。这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认知面,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和教师实现平等交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促进自身美术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是汽车设计师”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拿一些小汽车的玩具模型作为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然后分组进行汽车主题的绘画活动。学生可以大胆想象,自由发挥进行汽车设计,并且自己给自己的汽车起名字,然后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构思和想法。学生在紧张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思维和想象力都会受到桎梏,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快乐,提高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欲望,从而激发美术潜能。
五、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仅单纯地依靠教师教学是无法促进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美术框架,其还需要在丰富的美术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素养。小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因此与静物相比,生命力强的活物更能抓住学生的目光。例如,教师在“观察身边美好事物”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展一些丰富的美术课外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公园写生,写观后感等等。美术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身处特定的环境,鼓励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会为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出积极的作用,这同样与新课标下对于小学生的要求标准不谋而合。
结语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后,教育部将美术列入素质教学的重要科目,这使得学校及社会各界均提高了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小学生是初升的太阳,也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在推进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美术科目扮演中重要角色。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美术教师必须立足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要求,善于挖掘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因素,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上文仅是笔者对于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几点看法和见解,期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同时又不足之处还望同行老师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