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戏曲人物》为例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12-07毛雅丽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毛雅丽

(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浙江 绍兴 312046)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中就涉及“文化理解”的部分。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老师提出了美术核心素养,详细介绍了“文化理解”的概念:“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并逐渐形成观察习惯,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贡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时代的飞速发展,“崇洋媚外”的思想在“拉扯”着我们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知之甚少、不屑一顾,导致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变成了他们口中的“老东西”“土东西”。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正确的“文化理解”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于国家、于课程、于学生都迫在眉睫。

一、欣赏经典,从图像识读的角度理解文化

教学片段: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导入和欣赏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戏曲吗?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剧种,不信你瞧!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几个简短选段:绍剧《八戒巡山》、越剧《情探》、京剧《霸王别姬》和豫剧《穆桂英挂帅》。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无论是哪个剧种,都有华丽的服装,唯美的唱腔,婀娜的身段,精致的头饰,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完成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随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

图像识读是美术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经典的图像识读更能帮助学生精准地理解传统文化。课例中,让学生欣赏名剧选段,感受不同剧种的唱腔、服装、头饰等各个方面的特点,更清晰地认识到戏曲文化的差异性与多元化。通过图像的对比与分析,学生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各地戏曲文化的一脉相承,更能体会到的是不同地区因为不同的审美观念而形成的不同的戏曲艺术形式。

二、及时体验,从美术表现的角度传承文化

教学片段: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尝试绘画阶段。

师:同学们,了解了不同剧种的服饰风格、唱腔身段等知识后,你对哪个剧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打开相应的资料袋,对这一剧种再次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将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画下来。

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美术表现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解到的知识点和思想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本课例中,学生在小组探究之后对某一剧种已经有了自己的认同,再根据提供的资料袋进行深入了解,最后通过美术表现,将理解到的戏曲人物跃然纸上。这种将内化的知识综合运用,转变为手上实际操作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戏曲文化产生深刻的思考。

三、多元创作,从创新实践的角度发扬文化

教学片段: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课后拓展阶段。

师:戏曲这门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表现艺术形式并且吸收了其中的精华,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载体。它是我们的传世瑰宝,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传承发扬下去。在艺术世界中,戏曲艺术的表现方式不仅仅在于纸面绘画,还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泥塑、面塑、剪纸、综合材料等形式都可以将戏曲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课后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图集,进行拓展创作。

文化的传承最终在于文化的弘扬。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对其要素进行有效解构,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实践基础和已有认知,将这些元素进行重组创作。以《戏曲人物》一课为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对某一剧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产生兴趣。课后,学生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拓展学习,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浏览、图片收集等渠道对其中一个戏曲剧种的文化进行全面地、更深入地探究,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其中一种元素进行多元化、多样性地创作:有的用手绘形式呈现连环画式的“戏曲人物图集”,有的利用脸谱元素进行综合材料的普遍运用,有的以手绘海报的形式对这一剧种的发展、地域、名家作了介绍……创作方式多样,作品创意十足!创意实践的素养本就如此: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能理性分析、思考和探究,对物品进行创意构思,加深优化和改进。利用创意实践的环节,不仅能让传统戏曲文化迸发新的生机,更能体现的是学生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美术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充分关注传统文化,支起一座学生学习和传统文化渗透的桥梁。在美术教学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正确理解中式美学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传统,走进“文化”,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形成实践创新,达到有效传承,是多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