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2020-12-07徐晓剑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徐晓剑

(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引言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消极情绪。同时,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都需要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开展家校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一些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而开展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全方面关注学生。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都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学生在平时面临着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巨大压力,而开展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调整状态,避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不够重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家长和教师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些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够重视,错误地把成绩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安排了大量的补习课程,在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方面表现得比较积极,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却并不够关心,导致家校合作效果不理想。

(二)家长的专业性不足。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低是导致家校合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虽然当前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能轻松地对孩子辅导作业,但是大部分家长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涉及到心理方面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教育孩子没有足够的经验,缺乏专业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开展家校合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前学校和家庭就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开展密切合作。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配合学校完成相关活动,学校和家长之间也缺乏交流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肩负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的责任。

(二)搭建沟通平台。为了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就应当搭建家校合作平台,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设置家长指导中心,负责对家长的指导工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通过制度保障,确保家校合作能稳步开展。教师也要利用好微信、QQ等等平台,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还可以给家长推送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讯或者相关栏目。

(三)开展家长培训。为了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端正家长的态度,为家校合作提供保障。学校就不仅要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需要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例如,可以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同时借助各种公众交流平台,征求家长关于家校合作的意见。给家长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对家校合作的模式进行评价。在遇到问题时还可以相互分享,及时交流沟通。

(四)通过实践活动拉近距离。为了提高加强合作的有效性,就需要拉近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定期地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在活动中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校园学习情况,教师到家庭家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当前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而教师要帮助学生舒缓学习上的压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成人礼、文艺晚会、公益活动、运动会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同时邀请家长到校参加。还可以开展征文活动,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其中,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讨论,谈一谈自己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教师还要引导家长从自身做起,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五)开创家校合作新模式教师要创新合作形式,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让家长愿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创新家长会形式,由传统的家长会变为家校联谊会,结合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利用形式灵活、主题鲜明的微家长会,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可以每次邀请几位家长参与到会议中,这样能保障家长和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交流展开讨论。还可以邀请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家长组成宣讲团,分享自己的经验。避免家长走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这样从家长的角度分享经验,也更加具有实用性。

总结

总而言之,家校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改正身上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能健康成长。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