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
2020-12-07钟慧琼
钟慧琼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茅店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100)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除了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做人的道理,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实现这一切的重要前提。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明确课堂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喜好,选择最佳的课堂导入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魅力及质量。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原则
新课导入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大,所以老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方法时,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下面将对几个原则进行分析。
第一,针对性。新课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新课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这样学生才可以对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保障教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选择的导入方法,必须要与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情感相一致,这样才不会出现为了导入而导入的情况。第二,新颖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新奇事物十分感兴趣,只有老师所采取的导入方法十分新颖,才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主题内容学习中,保证其导入的效果。第三,精简性原则。新课导入一般只占课堂时间的3-5分钟,所以在导入环节,必须要坚持精简的原则,这样才可以避免过于复杂、繁琐导入情况的出现,发挥课堂导入的积极作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介绍背景导入法
介绍背景导入法的情感渲染性较强,但此种导入法通常只适用于那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因为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学生很难进入到课文学习中,这将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学习效果。所以,利用背景导入法,将会给学生提供置身其中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机会,既能够将学生导入新课,又能够简化学习的过程。比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正是中华还处于不振的情况下。学生们没有经历那个年代,对于周恩来先生在少年就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观点就没有太大的感触。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创作的时代、社会局势等,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对其进行呈现,这样便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置身其中的情境,能真正将之情感渲染作用发挥出来。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学生便会对课文中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产生好奇感,从而主动进入阅读课文及探究课文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二)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其运用效果通常都比较理想。因此,老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导入情境,将之导入作用发挥出来。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课文时,老师可以设问:你们之前有看过三国演义吗?对草船借箭这个片段有什么印象?由于现在学生们都比较喜欢看电视剧,也会接触过这个典故,所以学生们都回答有看过、有印象。紧接着老师继续问:将“借”换“取”“骗”?此问题一提出,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老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如果要想找到答案,可以对课文一探究竟;在教学《田忌赛马》课文时,老师可以将第一次赛马和第二次赛马的图片进行呈现,让学生说说两次比赛的马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观看后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变化,这让学生十分的疑惑,会主动进行课文学习中;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类自然风景类的文章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并播放与之相对应的音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提高导入的效果。
(三)开门见山导入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课文的标题,就对课文的主题进行了体现,针对这类课文,老师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但对其运用的过程中,老师所设计的导语必须要体现出精短、精彩的特点,这样才可以直奔主题,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所以,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带着结论阅读文章的方法,非常节省时间,能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更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比如针对《我不能失信》《我爱故乡的杨梅》《美丽的小兴安岭》《掌声》《观潮》《精卫填海》等这类课文,在看到题目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题内容,非常适合对这种开门见山导入方法的运用。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出来。因此,老师必须要对新课导入的原则及方法进行探索,并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法,让新课导入更加精彩,更加吸引人,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