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级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2020-12-07冯剑通
冯剑通
(清远市体育学校,广东 清远 511500)
一、尊重、理解,满足学困生心理需要
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个人都有其自尊上的需求,学困生也不例外。其实,大部分学困生也是由中等生或者优等生“转化而来”,他们或许是自律性不够,或许是学习方法不当,久而久之导致了学习上的暂时失利。如果这时,老师和家长不深入了解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而一味地采取责骂和批评的方式,不仅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以及思维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在学生出现上述问题时,我们没有加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反而是一味地戳其痛处,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加上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他们也无法自我疗愈,因此,很容易走上极端。
例如学生龙龙,他是我们班典型的一名后进生,但是在新学期开学就表现得对学习不上心,经过我了解之后,发现由于之前受到过任课教师的批评,所以对各科的学习就采取敷衍的态度,感觉自己要发泄。但在我与龙龙的沟通中,我发现他内心对学习还是很渴望的,只不过就是在落下了很多功课之后,再想往前冲,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面对这种情况,我表示理解,告诉他很多学生之前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改变。我让他在课下多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还要主动向各科教师请教,其实教师们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爱问问题的学生,消除他恐惧的担心的心理。只有切实满足其心理需求,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关注、鼓励,培养其自信心
大多数学困生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但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在其内心深处极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由于他们的成绩差,部分学生常常会讥讽他们,使其自尊心受挫,而一旦这种自卑心理产生,他们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会有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远离集体,由此他们对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也失去了兴趣。为此,消除自卑,将关注点多放在学困生身上,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注意和重视的目光,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逐渐融入集体中,消除自卑感。
例如学生雪雪,由于长期的成绩不佳,自卑心理极其严重。也正因如此,她总是独来独往,担心其他同学和教师看不起自己。在解决像雪雪这类学生的时候,对其注入更多的关心,让其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是使其敞开心扉的第一步。为此,我也经常在课上提问她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每次看到她的进步,我都会在班上大加赞赏。久而久之,她在课堂的活跃度也高了,在课下也会主动融入到其他学生的集体活动中。看到她这样的改变我很欣慰,鼓励她不管有什么问题都要积极与老师沟通。我认为只要多为学困生提供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他们学习的信心才会在最大程度上被调动出来,信心逐渐增强,他们才会肯定自己,向着更优秀的目标迈进。
三、耐心、恒心,使其形成良好习惯
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转化过程中“致胜”的关键。其实,造成他们学习跟不上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一点很重要: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思考动脑的习惯,时间利用不合理。
例如学生强强,在各科的学习都很刻苦,但成绩始终提升不上去,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方法不当。在面对学困生的这种问题时,我们的教育理念要从鼓励和关怀转向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的传递上。以学情定方法,对症下药,用耐心和恒心区别对待。面对这类学生,最简单的学习方法也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即抓基础、抓课堂、抓重点,让他们在践行该方法时,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这样既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提升其学习效率。作为教师,我们要秉以耐心和恒心,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充分发动班级力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达到转化目标。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同理心,换位思考,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转化工作,要不遗余力地解决学困生们出现的问题,只要以诚相待,坚持不懈,学困生同样能变成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