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美术剪纸课堂趣味性
2020-12-07张冬雪
张冬雪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江苏 宿迁 22385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美育受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小学课程结构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剪纸课是美术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受到应试化教育的影响,剪纸课教学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在教学中采用的模式一般为教师演示剪纸的过程,学生模仿、教师点评的过程,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存在大量的填鸭式内容,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是学生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在剪纸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本文将系统阐述增强小学美术剪纸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希望对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帮助。
一、情境导入剪纸课,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情境导入是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角色扮演或者游戏等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发展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在情境导入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将剪纸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在有趣的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苏少版三年级上《剪纸一》相关内容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摸索剪纸小窍门,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在剪纸设计和剪刻时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在正课之前,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导入南京剪纸作品,以一种视频的形式呈现“同学们,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要到来的时候,家家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话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南京剪纸的历史。学生们往往对剪纸的用途理解不够深刻,我将具体的种类讲授给了学生,比如贴在门上叫作门签,用于喜庆的则是喜花,用于祭祀的是祭纸,然后出示南方剪纸和北方陕北的剪纸,比如象征吉祥的团花,表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风俗剪纸,北京奥运会福娃剪纸等。在一系列的情境展示活动下,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了充分的了解,在之后学习“阴剪”和“阳剪”中就能结合具体的剪纸作品要求进行创作,从而提高其美术核心素养。
二、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剪纸教学趣味性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了之前的学生临摹学习方式,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化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剪纸的创造力。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剪纸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将多元化的剪纸教学用于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比如在教学《二方连续纹样剪纸》中,教师可以准备各种规格的白纸和彩色纸、剪刀和胶水,每个学生三张长方形白纸和彩纸,在教学中,先演示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先剪出一条横的二方连续,再剪出一条竖的二方纹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强调不要将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剪纸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花样,比如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设计。在最后的作业中,教师可以安排分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组员合作设计一个唯美的纹样,按照教师的剪纸方法进行创作。我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下,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课堂讨论特别激烈,他们都能合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每个小组都高效地完成了一副高质量剪纸作品。我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室窗户以及门上,让学生进入教室第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趣味性十足。
三、开展课下剪纸综合活动,提高美育价值
美术的素材来源于实践,最终也要服务于实践中,教师除了要挖掘美术课本上的剪纸素材外,也要适当扩充剪纸教学范围,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进而提高其美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深入大自然中观察丰富多彩的世界,增强自己的创作灵感。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生动的竞赛活动来增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比如剪纸大赛、绘画大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剪纸水平,同时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在今后的剪纸学习中扬长避短,综合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教师也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摒除之前的“唯成绩论”思想,从多方面实施美育评价,比如剪纸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合作探究能力、团队意识等,将赏识性教育贯穿在剪纸课堂的全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其在艺术的创造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满足素质教育和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属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剪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对我国文化有彻底的认识。受到传统美育教育的影响,美术剪纸教学的模式还较为传统,临摹式的教学思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下一步,在剪纸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融入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提高学生对剪纸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