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

2020-12-07廖承亮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廖承亮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赣县中学北校区,江西 赣州 341100)

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时,学生才可以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重难点,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技巧,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的提升。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物理老师,需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从中挖掘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和实验,不仅能让学生自主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感和乐趣。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根据物理知识过于抽象的特点,老师可以将之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摩擦力》内容时,老师可以对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进行挖掘,如防滑鞋、雨刮器等,通过对简单生活元素的引入,能够简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过程,并让学生主动和老师进入到对知识的深层次探究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老师由于教与学双方面的因素,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正是老师的不敢放手,让学生不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自主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灵活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自学中不断地阅读、观察、实验、思考、分析、反思,相信在经历这一系列的自学活动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创造潜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比如:在进行有关力学知识的学习时,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力,从定义角度而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如果对其字面意义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便能够对力的特点和性质有更全面的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有力的存在必然便会有物体的存在,要是没有物体那便不会有力的存在,这便体现了力的物质性特征,而相互作用一词又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力有施力物体便会存在受力物体,不会有一个物体单独存在,进而体现了力的相互性。通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力的定义、性质等,这有助于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引导自己的思路实现精确的受力分析。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如果仅从理论视角开展教学活动,既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又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操作实验,而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及时指导,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验难题等,确保学生实验的顺利推进。将手摇发电机引入实验中,由学生先摇动发动杆,之后让学生们共同对电表指针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磁生电的具体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对电和磁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通过学生们自主操作实验,学生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实验的乐趣所在,还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这将能为学生的学以致用铺垫。

四、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巩固的习惯

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巩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从中发现新的知识,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由于课堂时间短等因素的局限,课中很难真正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所以课后的自主巩固十分重要。在自主巩固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课后以做实验的方式对课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让学生巩固知识时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并实现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另外,课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课外活动,练习题和课外活动都可以采取层次推进的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让学生们真正在课下中收获更多。所以,课后自主巩固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各项自主学习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当前的物理教学现状,促使物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